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6年1月29日星期五

配對資助(一)


把同一個概念翻炒多次,應用於不同的政策範疇,是港式官僚的慣技。

好處如下:首先是節省時間和精神,無須深入研究不同行業的商業模式和獨特性質,符合港式「攻略」(在付出最少的情況之下得到最多)。其次,香港是由無數個小圈子所組成(龍應台的觀察),而小圈子之間又缺乏溝通與交流,正所謂隔行如隔山,行內人目光不離本業的話,未必知道官僚在重施故技。而就算知道,也莫奈何,因為香港人不具備撤換政府的權力。

這一招,做過 Consultant 或 iBank 的中環人(例如:行山蔡生)一定懂,政府官僚也許是從這類人身上學來的(提示:顧問研究)。而其中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配對資助 (Matching Grant),亦即是用配對的型式,由政府撥款資助一些非牟利的行業(例如:高等教育、正統藝術),又或者是短期內在財政上無法收支平衡的項目(請參考行政長官 2016 年<施政報告>的第 83 段和第 185 段,主題是初創企業和青年創業)。

高等教育界和正統藝術界的例子

高等教育界的例子,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於 2003 年開始推行的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第六輪的遊戲規則:院校所籌得的首 6,000 萬元「最低款額」,以每一元配一元的等額方式,獲政府發放配對補助金,而其餘所籌得的捐款,則以每兩元捐款配一元補助金的方式發放。每間院校獲發放的補助金上限為 6 億元,以「先到先得」的原則處理。這個計畫對於歷史悠久,籌款能力較強以及校友比較富貴的老牌大學(即:港大)有利,亦即是富者越富。官府是否想陰乾其餘幾間大學,自己想。香港有不少「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者」,相信剝奪官僚的權力,由「市場」分配資源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請參考另一篇文章:<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懶惰的政府官僚,自然懂得如何利用「市場」減輕自己的工作量。

正統藝術界的例子,是政府計畫於 2016 年至 2017 年推行的「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畫」。主要支援已經完成兩輪「躍進資助」計劃的藝團,但是香港的九大藝團(即是: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話劇團、中英劇團、進念•二十面體、香港舞蹈團、香港芭蕾舞團以及城市當代舞蹈團)和香港藝術節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亦可申請。資助額的上限是每輪 300 萬,下限是每輪 20 萬。試驗期間,計劃就私人捐款、贊助和配對資助金額會採用「一對一」的配對比例,即是藝團每獲得一元的私人捐款或贊助,就能獲發放一元的政府資助。這個計畫去年六月於立法會討論,引起爭議。連民建聯的鍾樹根也看得出,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本身是中大校董的民主派議員黃碧雲指出,藝發局額外聘請籌款員替藝團籌款,最終都是由公帑支付,這跟大學之前的配對資助金相同,結果是聘用的行政人員比教學人員多。她認為,與其花這筆資助金去做行政工作、籌款等「無謂野」(無聊的事情),倒不如直接資助藝團。

換言之,正統藝術界和高等教育界的情況很相似:官府選擇性地把資源(包括:撥款和場地)集中於或引導到歷史比較悠久的老牌大學或大型藝團,對於其他競爭者的資助缺乏可持續性,今次有不保證下次有,令後者難以生存,也缺乏長遠的發展計畫,基本上是自生自滅,又或者讓「自由市場」消滅弱者。胡恩威(提示:進念)的看法:官府寧願花錢購買外國的東西(知名藝團的藝術節目),但是不願意栽培本地人才,對於本地人才所開發的藝術節目也不屑一顧,沒有興趣。

簡單地說:配對資助的理念,是應酬式分餅仔,視對方為包袱,又或者是摸上門借錢的窮親戚,把對方開出的借貸金額打個折扣。財主(官僚)的態度是:我不想養懶人,請你自己籌款,證明閣下的誠意,然後我再按某個比例補貼一筆錢給你。夠不夠用,是閣下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拿,咪話我唔可憐你,依家俾左錢啦,唔好再煩住我,快 D 躝開!(書面語:不要說我沒有同情心,現在我已經扶貧,你快點滾開,不要纏住我!)這個比喻也許不太貼切,因為官僚所管理的錢不是屬於他們,而是政府的公帑,即是香港人的錢。然而,表面證據卻顯示,官僚把政府的錢當作自己的錢,然後把申請資助的組織或團體視為窮親戚甚至是乞丐,又或者是發放失業救濟金,要求申請者必須定期求職,然後提供文件紀錄。

最新發展:創科創投基金和青年發展基金

最新的發展,是配對資助的撥款方式,將會被應用於創新科技行業。今年 1 月 13 日發表的行政長官 2016 年<施政報告>的第 83 段:「為吸引更多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於本地的創科初創企業,政府將預留 20 億元,成立『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

根據創科局局長楊偉雄的解釋,政府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比例為一比二,亦即是官方出資三份之一,跟隨私人基金投資本地初創公司 (Start-up),希望吸引私人風險投資基金進入市場。楊偉雄形容這種做法是「我出豉油你出雞」。他又強調並非利益輸送,自己沒有風險投資公司基金的股份,在風險投資基金界也沒有「老友」。港府亦會在合作協議設優先投資權條款,可以決定是否跟隨基金押注。創投基金計劃資助每個項目的資金不設上限,暫時無法估計可投資多少個項目。來自台灣的楊偉雄學而優則仕,剛剛踏入危機四伏的香港官場,似乎不知道甚麼叫欲蓋彌彰。香港網民的回應:向「梁粉」(梁振英的粉絲)輸送利益!讓 689 的兒子可以回港搞科研!即是:負評如潮,祝他好運。

創科創投基金預計在 2016 至 2017 年度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雨傘運動之後的立法會,基本上陷於半癱瘓的狀態(原因:泛民主派的議員運用拉布和點人數等方法,阻止具備爭議性的議案通過)。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說法:(立法會)並非在正常環境之下運作。創科創投基金的撥款申請能否通過,視乎建制派是否願意護航,即是看阿爺(中共)是否會吹雞(召集),變數很多,難以預測。

另外,行政長官 2016 年<施政報告>的第 185 段:「政府亦已完成『青年發展基金』的籌備工作,待立法會撥款後推出。基金主要以資金配對形式,協助青年人創業。」這一段,是跟進 2015 年<施政報告>建議成立的三億元青年發展基金,最新的進展,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提供的資料。跟創科創投基金一樣,青年發展基金的配對比例也是一比二。

行業性質也許不同,但是高等教育界和正統藝術界多年以來的實踐經驗已經證明,配對資助撥款機制,為接受資助的機構製造了不少管治問題,簡述如下:

配對資助所產生的管治問題

1. 接受資助的機構(下稱:資助機構)的收入,因此有三個來源:商界捐款及贊助(申請政府配對資助的先決條件)、政府撥款、收費服務(例如:學費或票房)。三個收入來源所佔的具體比例,也許每個機構都不同。相同的地方,是行政總裁需要平衡不同持份者 (Stakeholder) 的利益:官僚需要保證公帑沒有白花,於是要求資助機構按照官府的規矩辦事(即:追趕數量化的指標及處理大量的文書工作)。商界的贊助人捐了錢,可以要求資助機構對企業的形象及利益作出或正面或實質或短期或長期的貢獻。至於服務對象(即:學生或觀眾),又對機構有不同的要求。資助機構的行政總裁 (CEO) 需要同時滿足和平衡上述三類持份者的要求,絕不容易。與此同時,他還要設立和管理專責籌款的部門或團隊,真是想起都頭痛。如果他是行內人出身,更需要向員工和外界保證,業界的信念和價值,絕不會因為接受商業贊助和使用政府公帑,而被商業利益或政治勢力所凌駕,看看現任港大校長馬斐森 (Peter Mathieson) 的處境,你自然明白。請參考另外兩篇文章:<有鬼用>(2013 年 11 月 28 日)和<空降部隊>(2013 年 11 月 8 日)。

2. 香港當前的政治形勢非常複雜,特首選舉跟中共的派系鬥爭糾纏不清,官府和商界整體上親北京,但是無法掌握中共內鬥的實情,民間則出現本土派和激進年輕人團體抬頭的現象。資助機構的政治立場應該如何定位,是個非常頭痛的問題。屬於思想領域的資助機構(大學或藝團),如果只顧保住政府撥款,其教研或創作方向容易受影響,或會出現自我審查的情況(提示:香港芭蕾舞蹈團+文革事件),又或者遷就官府的口味(例如:本地大學忙於跟內地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從陰謀論的角度看,配對資助可以是思想控制的工具。雨傘運動之後,香港的主流傳媒關心商界是否會減少對港大的捐款(提示:戴耀廷、陳文敏),影響這間百年老店的籌款能力,便是這個原因。

3. 真正的香港精神,是出錢的話事(出處:馮煒光)。既然資助機構使用政府公帑和接受商業捐款,官府或商界於是可以安插其代表進入機構的最高管治組織(例如:董事局、校委會),監督金錢如何運用以及左右資助機構的發展方向。資助機構容易成為使用公帑的私人俱樂部(本地大學的部份學系或學院有這種現象),商界的衛星公司或後勤部門或科研中心或 VIP Club,又或者成為利益交換的渠道、談判籌碼、權鬥磨心。華人社會中,很難賺錢或不便商業掛帥,但是接近權力核心的行業,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主流傳媒、高等教育和正統藝術界都是好例子。香港的情況,是屬於這些行業的機構,經常被動機不純的人所騎劫或操控,然後被當成貢品或歌姬舞女般送出去。

4. 既然資助機構的最高管治組織(例如:董事局、校委會)裡面有來自官府或商界的代表,而他們又是重要的收入來源,容易出現外行管內行的現象。而外行人之間,也有不同的利益或動機,結果形成不同的派系。最高管治組織裡面的外行人,與堅持信念的行內人之間,由於價值觀南轅北轍,難以建立互信和合作關係,容易發生爭執,甚至形成對抗。如果政治或商業勢力試圖干預機構的高層人事任命(提示:港大+陳文敏),容易激起行內人的反抗,爆發嚴重的權力鬥爭,之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即是:外國的一流學者或藝術家害怕被親共的奴才玩殘,於是不敢申請本地大學或藝團的職位空缺,令紅色力量更快地滲透大學或藝團的管理層,中共的接管工作更加順利。

5. 如果資助機構同時提供受資助及不受資助的服務,容易出現 Cross-subsidy 的現象。亦即是本應用於資助服務的公帑(政府撥款),被轉移及挪用到不受資助的收費服務上。參考林本利的文章,部份本地大學所開辦的課程有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後者是商業活動性質(例如:由商業機構冠名贊助或包場的私人演出),則變成政府間接補貼了某個商業機構,有官商勾結的嫌疑。一旦被傳媒揭發的話,可以演變成公關災難。解決的辦法,是設立不同的銀行戶口,分開處理公帑與非公帑,而不受政府資助的收費服務或商業活動,必須要收支平衡和設有獨立的賬目,方便監察。這個問題屬於內部審計 (Internal audit) 的範疇,歡迎數豆專家 (Professional bean counter) 留言賜教。

創科創投基金和青年發展基金成立之後,是否會出現上述問題,有待觀察。資助模式很類似,只是配對的比例不同。相對於高等教育和正統藝術界來說,價值觀念的衝突應該會比較少,但是由於商業性質更重,容易變成用公帑補貼商界,亦即是官商勾結,又或者挑起中港矛盾(原因: 689 管治之下兩個基金有可能成為向紅色企業或土共團體輸送利益的渠道)。有理由相信,負責執行的官僚,態度會一如以往(原因: 689 管治之下政務官士氣低落)。觀乎楊偉雄上任以來的表現(提示:對 Uber 的立場、我真係見過 Steve Jobs!),還有他那一口甩甩漏漏(不太流利)的廣東話,面對龍蛇混雜的立法會議員,以及有如畫鬼腳般的議會程序,一定好戲連場, Auntie 已經買定花生,準備看台灣學者作秀(做 Show)。

另一個經常被翻炒的概念:錢跟用家走

配對資助以外,另一個經常被港式官僚翻炒的概念,是「錢跟用家走」。這個概念源於佛利民 (Milton Friedman, 1912-2006),目的是透過把選擇權還給消費者,促進公私營機構之間的競爭,提升私營機構的服務質素,以及減輕公營機構所承受的壓力。特區政府把這個概念應用於(學前教育)學券計劃 (Pre-primary Education Voucher Scheme) ,(長者)醫療劵 (Health Care Voucher),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劵及長者院舍住宿服務劵,亦即是應用於教育、醫療及社福。而這三個範疇,正是政府開支的最大組成部份,佔政府經常開支的比例大約是六成,被視為沉重的包袱,請參考另一篇文章<不是佛利民的錯>(2013 年 6 月 20 日)。

插圖來源:
http://www.jcamp180.org/uploadImages/3/matching-grants-300px.png

YouTube 精選:

【原片重溫】楊偉雄:真係見過 Steve Jobs CY 原來有回應 (1:37)
蘋果動新聞 2016 年 1 月 22 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7X5IDjV0o
創科局局長楊偉雄起朵之作。香港作家兼編劇李碧華(提示:胭脂扣、霸王別姬)的形容:「如一個陽萎的阿伯,指鼻哥賣春藥一樣,叫起了雞皮疙瘩的網民狂恥笑。」(節錄自她的專欄文章<權力只是借來的>,蘋果日報 2016 年 1 月 24 日)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文匯報 2014-08-10
配對補助「吸金王」 港大籌11.4億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8/10/YO1408100009.htm
節錄:為鼓勵社會各界向高等院校捐款,政府於 2012 年推出第六輪共計 25 億元的「配對補助金計劃」,並於上月底結束。根據各院校的回覆,香港大學籌款實力最驚人,最少籌得 11.4 億元,力壓適逢 50 周年校慶、籌款逾 10 億元的中文大學,成為第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吸金王」。部分初次參與配對的院校如明德學院及恒生管理學院,順利達到 6,000 萬元的第一條「指標線」,連同計劃的配對金,預料可獲「進賬」逾 1.2 億元支援發展。第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於 2012 年 8 月起推行,為期兩年,預留 25 億元政府補助金,以配對 17 所提供本地評審學位課程院校所籌得的捐款。計劃有兩條「指標線」:首 6,000 萬元中,院校籌得一元,可獲政府配對一元;其後每籌得兩元,可獲政府配對一元,上限為 6 億元。院校須於本月中前,向教資會提交截至 2014 年 7 月 31 日的配對補助金申請。教資會表示,將於 9 月中公布第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撥款分配結果。

政府新聞稿 2014-09-19:
第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結果公布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409/19/P201409190618.htm
節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今日(九月十九日)公布第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的撥款分配結果。此輪配對補助金計劃由 2012 年 8 月 1 日起接受申請,直至 2014 年 7 月 31 日結束,為期兩年。所有參與的法定專上教育機構和認可專上學院(即八所教資會資助院校及九所非教資會資助院校)在此第六輪計劃中,共籌得約 55 億元捐款,而 25 億元的配對補助金亦已全數撥予各院校。各院校在第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中所籌得的首 6,000 萬元「最低款額」,以每一元配一元的等額方式,獲發放配對補助金,而其餘所籌得的捐款,則以每兩元捐款配一元補助金的方式發放。每所院校獲發放的補助金上限為 6 億元,以「先到先得」的原則處理。

齊鈞梓:重推大學配對補助金
東方日報 2015-12-17
http://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151217/bkn-20151217000222497-1217_00832_001.html
節錄:教資會主席鄭維新亦曾表示,回顧過去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院校所籌得的私人捐款約達一百四十八億元,並獲得為數近七十四億元的配對補助金款額。非常可惜的是,現屆特區政府過去的兩份財政預算案中,都未有再推出第七輪配對補助金計劃,令不少院校、教授及學生都非常失望。隨着經營成本不斷上升,不少院校都期望政府再度推出配對補助金計劃,自資院校的期望尤甚。新增資源既能提升教學質素,增加收生競爭力,亦有助促進官產研學的四方合作,符合現屆政府創立創新及科技局的目標。面對適齡學生人數下跌,經濟亦將步入寒冬期,特區政府在來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應積極考慮推出新一輪配對補助金計劃,以延續和鞏固過去六輪配對補助金計劃所建立起的慈善和校友捐獻文化。

馮煒光:政府出錢有權管
蘋果日報 2015 年 10 月 27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7/19349090
節錄: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昨在報章撰文指大學由政府撥公帑營運,所以有權管。馮煒光昨在<頭條日報>專欄發表文章,指八大院校各由大學條例管治,「不按條例辦事,豈非變成人治?」他指過去幾個月發生的事與學術自由無關,「至於院校自主說法,則沒有實質內容」。馮煒光指八大由公帑資助,政府要向社會問責及接受立法會質詢,「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要有相應的權力」,他指回歸後由行政長官續任八大校監是有其需要。港大校友關注組批評馮觀念錯誤,指院校自主就是要防止執政者介入。

周信:李國章時代的大學生態
蘋果日報 2016 年 1 月 6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06/19440597
節錄:過去十年,香港的大學教授甚少不以「互惠互利」方式,接收內地的研究生,以換取個人與內地大學的合作及發展,今天本地大學的研究院學額及資源,幾全由內地學生霸佔,甚至教席也開始出現這個現象,本地大學往外國取得高等學位的優秀學者教授,過去曾甚易返港取得教席,如今難若登天,除非當事人與內地的著名大學關係良好;現役的教職員若要升遷,也必須「識做」才有機會,否則只能原地踏步;就算取得海外資助進行科研,系主任也未必批准,即使獲得批准,也要依足大學規矩招聘人手及運用資源,不可依足捐贈或合作者的意願,以免被外國勢力有機可乘。由梁振英最近有關捐贈大學的言論,大學推行「聽話的孩子才有糖吃」的政策將會大行其道。另一方面,嶺大校長鄭國漢給本土派國師陳雲的警告信,亦明言教職員將不准進行任何「言論影響校譽,行動不務正業」的校外行為,換言之即使教授不介意喪失晉升機會,也會有以言入罪、隨時辭退的危險。

林本利:文憑量化寬鬆 大學學位貶值
2011 年 10 月 6 日
http://lampunlee.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06.html
節錄:文憑量化寬鬆政策的始作俑者,就是特區政府的教育官僚。回歸後,政府出現多年財赤,要控制大學教育開支。政府以學生有工作收入為由,取消授課式深造課程 (taught postgraduate) 的資助,要求大學以自負盈虧方式提供有關課程。大學於是大幅度調高學費,一些兩年兼讀制的碩士課程,學費由幾萬元大幅調高至十多萬元。大學畢業生工作幾年後想繼續進修,很容易會耗盡積蓄,買樓、結婚、生仔等計劃被迫押後。根據資料,教資會課程的學生成本每年超過 20 萬元,但同類非教資會課程的學費卻不足 10 萬元,兼且有利可圖,當中可能出現以公帑補貼大學做生意的問題。個別院系將自負盈虧課程的學生混入教資會課程之內,用政府資源高薪聘請教授專門教授自負盈虧的碩士課程,將教資會課程的教學責任留給低薪的導師和教學助理,甚至以時薪數百元外判給兼職老師。近年教資會開始正視賬目不清的問題,限期要求大學撥亂反正。

林本利:分拆課程 杜絕出賣學位
2012 年 5 月 24 日
http://lampunlee.blogspot.hk/2012/05/blog-post_24.html
節錄:但不少大學教授,竟然將大部分工作時間用作管理和教授自資課程,一面收取教資會提供的豐厚薪酬,一面收取自資課程的管理費和教學費,實行賺到盡。 一些大學院系,甚至調動高薪教授專門負責自資課程,把教資會的課程交由低薪講師(甚至兼職講師)負責,時薪不過數百元。亦有大學把自資課程的學生,與教資會課程的學生混合起來,同一時間授課。上述做法,明顯是以公帑補貼大學做生意。其實八大院校能夠透過開辦自資課程獲得巨利,除了懂得「善用」公帑外,還有一個競爭優勢,就是出賣大學品牌,吸引學生報讀名下社區學院所辦的副學士課程。因此,若要杜絕大學濫印證書、出賣學位等行為,教資會實應盡快落實要求八大院校分拆本部和社區學院,這可以避免出現賬目不清,以公帑補貼大學做生意的情況。讓其他非教資會資助的私立大學,可以在公平的環境下與八大院校競爭。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16 年<施政報告>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2016/chi/p241.html
第 241 段:政府繼續全力推展西九文化區計劃,苗圃公園已在去年開放。政府亦將投放 3 億元推行「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為本地藝術團體所籌得的私人捐款和贊助提供配對資助。

立法會民政市務委員會:
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畫(2015 年 6 月 12 日討論文件)
http://www.legco.gov.hk/yr14-15/chinese/panels/ha/papers/ha20150612cb2-1637-5-c.pdf

獨立媒體 2015-06-12:
3 億藝團配對資助計劃 議員批令富者愈富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511512
節錄: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撥款 3 億推行「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協助較具規模的藝團及機構籌募私人捐款和贊助。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今日(6 月 12 日)討論此計劃,民建聯鍾樹根批評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小型藝團難以受惠,公民黨陳家洛亦指「一元配一元」配對資助形式會鼓吹業界歪風。黃碧雲亦表示這不是公平競爭,大規模藝團與小型藝團的籌款能力存在很大差異;此外藝發局成立籌款隊協助中小型藝團籌款,黃碧雲議員批評這是「捉蟲」、浪費公帑,藝發局額外聘請籌款員替藝團籌款,最終都是由公帑支付,這跟大學之前的配對資助金相同,聘用行政人員比教學人員多。她指與其花這筆資助金去做行政工作、籌款等「無謂野」,倒不如直接資助有潛能的藝團發展。

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馮程淑儀強調,配對形式有助拓展藝團資金來源,將會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設立詳細的指引,交予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民政事務局於 2011 年推出「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在這計劃下設立「躍進資助」,提供較高的資助額,並引入了配對元素,以支持有潛質的藝團和藝術工作者,及鼓勵社會和私營企業贊助文化藝術。「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試驗計劃」會於 2016 至 2017 年進行,主要支援已完成兩輪「躍進資助」計劃的藝團,香港九大藝團和香港藝術節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局亦可申請。資助額的上限是每輪 300 萬,下限是每輪 20 萬,而試驗期間,計劃就私人捐款、贊助和配對資助金額會採用「一對一」的配對比例,即是藝團每獲得 1 元的私人捐款或贊助,就能獲發放 1 元的政府資助。

香港芭蕾舞劇刪減文革內容引爭議
BBC 中文網 2013-10-31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10/131031_hongkong_ballet_cultural_revolution.shtml
節錄:香港芭蕾舞團與德國多特蒙德芭蕾舞團合作的一齣芭蕾舞劇在首演後突然刪除了一段與中國文化大革命有關的內容,輿論質疑事件與政治審查有關。被刪減的<紅樓夢—夢紅樓>段落有 12 分鐘視頻與舞蹈,當中包括文革時代影像,以及身穿紅衛兵裝束的舞蹈演員表演。香港芭蕾舞團董事局否認因政治理由而刪除該段戲,但<明報>星期四(10 月 31 日)引述舞劇的影片設計師格雷戈羅維奇稱曾有人要求他刪除有關內容。香港芭蕾舞團承認,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主任張曉明觀看了首演,但否認他曾對該戲提出批評。而與此同時,香港芭蕾舞團解釋有關刪減是因為技術問題,且得到了多特蒙德方面同意,但香港媒體引述多特蒙德芭蕾舞團的回復稱,他們並未批准。香港芭蕾舞團於 1979 年成立,目前是獲得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的藝術團體。行政長官梁振英的夫人唐青儀是舞團的名譽會長,董事局主席是澳門「賭王」何鴻燊五女兒何超鳳。

巡迴最後一站 赴總監友派對
港樂為荷富豪私演捱轟
蘋果日報 2015 年 8 月 19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819/19261699
節錄:本港九個主要藝團每年獲政府約3.3億元撥款,九大藝團之一的香港管弦樂團,今年 2 至 3 月期間安排近百名樂師赴歐洲巡迴演出,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行程,只安排為當地富商 Gert-Jan Kramer 妻子的私人生日派對演出。港樂強調行程屬受薪演出,不涉公帑,但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港樂作為公眾樂團,做法影響聲譽。港樂於 2015/16 年度獲政府資助約 7,400 萬元, 2014/15 年度政府資助佔港樂總收入 56%。民政事務局表示,除政府資助外,各主要藝團的其他收入包括票房收入、其他機構主辦或贊助節目、捐贈或贊助、學費等。根據民政局與主要藝團訂立的<資助及服務協議>,藝團不得以公帑補貼由其他機構主辦或贊助的非公帑資助活動,並需向贊助機構收回活動成本,及保存獨立賬目提交政府。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認為,港樂獲納稅人資助屬「公眾樂團」,不應如私人樂團般隨便收取報酬作私人演出。

政府資助佔藝團收入六成
蘋果日報 2015 年 8 月 19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819/19261703
政府每年撥款資助 9 個主要演藝團體,2015/16 年度總資助額 3.35 億元,佔藝團總收入約 6 成。有藝團董事會成員指,九大藝團對接受私人贊助或演出有嚴格要求,即使商業贊助亦不可「包場」,以免影響公眾觀感。香港舞蹈團董事局主席黃遠輝表示,藝團一般倚靠票房、冠命贊助劇目、舞蹈班等賺取收入,當中接受冠命贊助有嚴格要求,須預留門票公開發售,不會讓商界「包起」表演,「畢竟舞蹈團都係香港人贊助,我哋覺得要有一個承諾,為香港人表演」。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黃英琦稱,九大藝團以冠名贊助項目情況普遍,但未聽聞為私人活動演出。她強調董事會需為贊助把關,港樂作為香港人的團體需顧及公眾感受。

香港中樂團爆管理糾紛
太陽報 2015-01-26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50126/00407_051.html
節錄:香港中樂團爆出管理糾紛!三名資深中樂演奏家聯同中樂團前團長,指控樂團藝術總監、女歌手閻奕格父親閻惠昌好大喜功,強行推廣音色和彈性都不合格的環保胡琴,浪費公帑;有人更涉動用樂團資金,多次回購閻惠昌擔任指揮的音樂會門票,製造表演滿座的假象。演奏家又控訴,閻不理政府規定職位必須公開招聘的要求,私下聘請「愛將」、任人唯親,促其下台並進行獨立調查。香港中樂團回應指,有關指控都是以前提過、處理過的,已向民政事務局、立法會及其他政府部門作出詳細解釋,強調指控已查明沒有事實根據,不存在不當行為。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16 年<施政報告>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2016/chi/p82.html
第 83 段:為吸引更多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於本地的創科初創企業,政府將預留 20 億元,成立創科創投基金,以配對形式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共同投資。

20 億誘風投基金
楊偉雄:我出豉油你出雞
星島日報 2016-01-16
節錄:<施政報告>豪擲四十七億元大搞創新科技,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昨形容二十億元創科創投基金中,政府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的投資比例為一比二,是「我出豉油你出雞」,盼藉此引入風投基金的專業知識及商貿網絡,完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政府將預留二十億元成立創科創投基金,公開邀請私人風險投資基金,由其物色本地初創企業,政府再以「跟投」方式共同投資。他期望可在 2016 至 2017 年度向立法會提交撥款申請,將以誠懇態度游說議員,但不會低估申請難度。

20 億創投基金 政府出三分一
蘋果日報 2016 年 1 月 16 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16/19454642
節錄:創新及科技局成立不足 2 個月,施政報告即大灑 50 億元成立多項基金支援創科企業。其中為數 20 億元的創科創投基金,會由政府與私人風險投資基金合作,官方出資三分一,跟隨私人基金投資本地初創公司。創科局局長楊偉雄稱,港府出資為基金降低風險,並非利益輸送,形容是「我哋出豉油,人哋出雞」,港府會在合約保留是否跟隨投資的決定權。至於港府亦會在合作協議設優先投資權條款,港府可決定是否跟隨基金押注。楊強調創投基金不涉利益輸送,自己沒風險投資公司基金股份,在風險投資基金界也沒有「老友」。創投基金計劃資助每個項目的資金不設上限,暫無法估計可投資多少個項目。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16 年<施政報告>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2016/chi/p185.html
第 185 段:「多元卓越獎學金」第一批受惠學生已於去年 9 月入讀各大專院校,政府亦已完成「青年發展基金」的籌備工作,待立法會撥款後推出。基金主要以資金配對形式,協助青年人創業。

政府新聞稿 2015 年 2 月 25 日:
立法會九題:青年發展基金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502/25/P201502250352.htm
以下為今日(二月二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蔣麗芸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的書面答覆: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三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資助現有計劃未能涵蓋的創新青年發展活動,包括以資金配對的形式,和非政府機構合作,支持青年人創業。我們正就基金的運作細節(例如撥款的申請資格、審批程序及分配優次等)徵詢青年事務委員會意見。此外,我們亦接觸了有推行青年創業計劃經驗的非政府機構和曾創業的青年人,了解他們對基金的意見和期望。

政府一向鼓勵工商機構及社會各界參與協助青年人創業。事實上,社會上有不少熱心的機構和人士,一直以不同方式支持年輕人創業。去年底,香港藝術發展局與一家物業發展公司合作,在黃竹坑一幢經改裝的工廈內提供超過一萬呎的樓面空間,讓包括青年人在內的本地藝術工作者以低於市值租金,租用獨立工作室發展藝術事業。民政事務局向該項目撥款 800 多萬元,資助其起動費及為新進藝術家提供租金資助。截止去年底,已經有 27 位藝術工作者進駐該藝術空間。我們會繼續鼓勵及推動工商機構和社會各界,以優惠甚或象徵式租金,將商鋪或工作室租予獲得政府資助的年輕創業者,作為回饋社會和實踐社會企業責任。然而,我們無意透過稅務優惠或差餉減免等措施,以吸引業主提供廉價的商鋪予年輕創業者。至於議員提出的其他建議,我們會與收集到的其他意見一併考慮。

青年發展基金每宗申請上限 300 萬元
東方日報 2015 年 7 月 11 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711/00176_032.html
節錄:施政報告建議成立三億元青年發展基金,資助現有計劃未能涵蓋的創新青年發展活動,包括以資金配對的形式與非政府機構合作,民政事務局建議基金申請者年齡限於十八至三十五歲,不限首次創業者,並以有條件撥款形式提供資助,每個申請機構可獲配對金額上限為三百萬元,預計今年第四季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提交最新文件指,青年事務委員會轄下小組對基金運作方式達成初步共識,當局初步建議不論機構以資助或貸款方式協助創業的青年人,基金均會以「有條件撥款形式」提供資助,基金配對比例上限為一比二,例如非政府機構動用一百萬元資金支持青年人創業,最多可獲基金配對二百萬元資助,每個申請機構可獲配對金額上限為三百萬元,而基金每年接受一次公開申請,直至基金用完為止。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
青年發展及青年發展基金(2015 年 7 月 17 日討論文件)
http://www.legco.gov.hk/yr14-15/chinese/panels/ha/papers/ha20150717cb2-1890-1-c.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16 年<施政報告>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2016/chi/p145.html
第 147 段:除增加以傳統模式提供的社區照顧服務外,政府亦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以「錢跟人走」的嶄新資助模式,由政府以服務券形式向服務使用者直接提供資助,讓他們選擇適合其需要的社區照顧服務。第一階段的 1200 張服務券已在前年 4 月初全數發出。社會福利署正籌備第二階段,增加 1800 張服務券,預計在今年推出。

社會福利署:第一階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試驗計劃)
http://www.swd.gov.hk/tc/index/site_pubsvc/page_elderly/sub_csselderly/id_psccsv/
節錄:社會福利署(社署)於 2013 年 9 月,推出「第一階段試驗計劃」,計劃為期四年,採用「錢跟人走」的嶄新資助模式,讓合資格長者因應個人需要,使用服務券選擇合適的社區照顧服務。試驗計劃最多可簽發 1,200 張服務券讓有需要長者使用。合資格參加者,是經社署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定為身體機能中度缺損,正在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中央輪候冊)輪候資助社區照顧服務及/或住宿照顧服務,而目前未接受任何住宿照顧服務或資助社區照顧服務,並須居於東區、觀塘、黃大仙、油尖旺、九龍城、深水埗、沙田、大埔、荃灣及屯門等選定地區的長者。社署會透過負責工作員向在中央輪候冊上的合資格長者發出邀請信,邀請他們參與試驗計劃。共有 62 個由具備提供長者社區照顧服務經驗的非政府機構及社會企業負責營運的認可服務提供者供長者選用。

社會福利署:「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常見問題
http://www.swd.gov.hk/doc/elderly/CCSV%20FAQ_18102013.pdf

政府新聞稿 2015-06-03: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和安老服務與傳媒談話內容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506/03/P201506030434.htm
節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我想首先說一說住宿服務券(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的問題,因為剛才許多(請願)團體都表示關注,要求政府可否取消或押後,社會福利署署長稍後則會說一說(劍橋)安老院的最新情況。在服務券方面,我想強調這是一個新的思維,我們希望用「錢跟人走」的理念,讓長者有多一個選擇,這點是重要的,選擇是在長者手上,而非在院舍。第二,我們希望透過服務券帶動私營院舍朝向優質方面進一步發展,因為現在於私院裏有多達七成的長者是依靠綜援支付費用,大家都知道綜援最多只得六千多元,我們將來的服務券有一萬一千多元的面值,對領取綜援的長者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改善,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一個很大的改進。在數個層面,我們認為是值得探討的。政府已預留了八億元,在未來三年計劃做三千張服務券。

相關的文章:

OPM (Part 3)
2012 年 7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7/opm-part-3.html
節錄:面對權傾天下的利益集團以及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官員沒有解決問題和推行制度性改革的勇氣與智慧,但是卻坐擁巨額儲備以及分配資源的權力。於是動不動就掟(拿)一大舊(堆)錢出來,成立一個甚麼基金或者法定機構 (Statutory Bodies)。由於欠缺監管,再加上人事任命出現偏差(被某個利益集團所壟斷),於是那個甚麼基金或者機構,很快淪為職業騙子的自動提款機 (ATM)。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本質上是國企,是政府架構的延伸。不但財政上依賴官府的撥款,連高層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官府所控制。因此,政治勢力要干預學術自由,易過借火。政治勢力以外,還有來自商界的影響力。生意人眼中,管治欠佳、作風官僚,難以衡量效益的法定機構(大學),是一堆缺乏監管的金錢、資源、公帑,即是 Other People’s Money,絕對不容錯過,一於收為己用。

芝加哥學派
2013 年 6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html
節錄:在香港,要選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門派,一定是芝加哥經濟學派 (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在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之下(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學術界只能右不能左),這個學派,人強馬壯,根深葉茂,地盤眾多,在香港的學術界以及傳媒行業極具影響力,足以左右公眾輿論的議政方向,以及官府的施政方針,以下將重點介紹幾位有代表性的人物。

不是佛利民的錯
2013 年 6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20.html
節錄:教育、醫療和社福三方面的開支被視為沉重的包袱,既然是包袱,就要想辦法減輕負擔,港式官僚的慣技,是把包袱推卸給別人,亦即是:提倡「用者自負」(例如:「個人醫療儲蓄戶口」即是俗稱的「強醫金」)、減少政府資助(例如:縮短資助藥物名單,迫使公立醫院的病人自掏腰包購買療效較好但是較昂貴的藥物),以及鼓勵有負擔能力的中產轉用私營機構(例如:醫療劵、醫療保險)。

交數(一)
2013 年 1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23.html
節錄:公營的大學與醫院,基本上是政府部門的延伸,依賴官府撥款(部份也有自行籌款的能力)。因此企業文化跟政府部門大同小異:員工眼中只有上司或老闆,看不到服務對象。反正公營部門提供的服務帶有壟斷性質,是施捨窮人的冷飯殘羹,客戶別無選擇,註定要忍受官僚主義和晚娘面孔。廣東話的說法:「鬼叫你窮呀!有本事,你去幫襯私家呀笨!」(誰叫你窮!有錢請光顧私營機構!)

交數(二)
2013 年 2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html
節錄:政府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內地生的比例已經頗為接近官府設定的兩成上限。內地生多,宿位不足,於是推高鄰近樓盤的租金。個別大學或者學系的研究院,內地生的比例高達五成至九成,本地生想向學術界發展,或者從事本土化的研究工作,變得很困難。從當權者的角度看卻是好事,因為有助減少土生土長的社會運動理論家,以及乘機剷除民主派的政策研究基地。

關漢卿、六月雪、高登仔
2014 年 6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6/blog-post.html
節錄:入大學教書?本地薑不受歡迎,全職教席的首選,是年長的外國教授(因為可以立即提升大學的排名)以及海歸派內地人。教職員和學生當中,內地人的比例越來越高。政府資助的學士課程,內地生的比例已經接近兩成的上限,而研究院提供的碩士及博士課程,內地生的比例更高達七成。按常理推測,部份研究生日後會留校任教,當中有沒有紅色無間道,自己想。

音樂教師(二)
2015 年 10 月 2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1.html
節錄:在香港做音樂教師簡直係「前世唔修」。行內人會告訴你:那些使用公帑的大型樂團,職位空缺不多,全職樂師中本地人所佔的比例長期偏低。情況跟香港的高等教育界很相似:使用公帑以及服務市民的資助機構,似乎有系統地排斥本地人才,而閣下的罪名據說是沒有「國際視野」。對,視本地大學生為次貨的投資銀行也是這樣說。至於真正的原因,自己想。

有鬼用
2013 年 11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28.html
節錄:文化產業屬於意識形態領域,在日益赤化的香港,洋人高層容易水土不服,又或者是慘死於揣摩上意的奴才之手,被迫自我閹割、出賣靈魂、犧牲夥伴。香港芭蕾舞團(簡稱:港芭)的藝術總監區美蓮(英文:Madeleine Onne)是好例子。近期港芭跟德國多特蒙德芭蕾舞團 (Ballett Dortmund) 聯合製作的<紅樓夢.夢紅樓>舞劇,十場演出有四場被「河蟹」,被迫抽起文革情節。至於下命令的幕後黑手,根據主流傳媒的報導,有不同的版本。

空降部隊
2013 年 11 月 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1/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大學的下一任校長是英國人,百年老店,要靠洋人頂住凜冽北風,情何以堪?校友師生議論紛紛。這位英籍醫學教授馬斐森 (Peter Mathieson) 還沒有上任,已經有三名重砲手向他開火(提示:陳婉瑩、程介明、盧寵茂),他是否會變成蜜蜂窩,有待觀察。大學和傳媒,相信言論自由,集合了一群理論多多,又喜歡搶佔道德高地的知識份子,特別難管。對付這種行業,中國共產黨的做法,是安插紅色無間道,電視劇版本叫<潛伏>。

狗咬人
2012 年 11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生意人進軍傳媒,動機並非謀利,而是貪圖金錢以外的好處,例如:要脅需要民望的政府官員、向某個政治集團或者派系投誠示忠、參與政治、打擊敵人、介入商業糾紛、公器私用、扮文化人、提高個人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又或者是替兒孫鋪路,好讓他們日後跟官府周旋的時候,有更大的議價能力。簡單地說,易手之後的傳媒機構,變成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利益輸送和交換網絡的一部份。生意人以為,進軍傳媒,等於用錢買權力。

Fool me Twice
2014 年 12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12/fool-me-twice.html
節錄:為了改善形象,修改公司章程和組織結構,董事會加入一些德高望重的社會賢達,希望發揮名人效應,令公眾相信,公司已經脫胎換骨,前景改觀,評級由 Sell 變 Hold 甚至 Buy。這一招,是股市莊家的慣用財技。把 A 行業的「成功」方程式 Copy 落 B 行業,稍作修改,然後向不同的客戶推銷,是跨界精英的慣技,好處是節省氣力。這一套,做過 iBank 或 Consultant 的人一定懂,但是「資深傳媒人」好像不懂。

攻略
2013 年 2 月 2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23.html
節錄:「攻略」是對「交數」文化的消極抵抗,也是一種非常犬儒的生活態度。既然無法推翻強迫我做交數工具的各種社會制度,以及避開執行這套制度的各色人等(官府、老闆、上司、老師、父母、伴侶),唯有敷衍了事,盡量減少付出,就當是向制度進行小規模的報復,好讓對方明白我的不滿,但是又不會立即把我拉去打靶,也無法懲罰我的小奸小壞。北方人的說法:好死不如賴活。

29/01/2016

2016年1月23日星期六

萬寶路


晚飯時間看電視新聞,亞投行(全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AIIB)在北京成立。習近平步向講台進行揭幕儀式的時候,會場所播放的音樂,是耳熟能詳的旋律。老一輩的香港人如 Auntie 都是邊吃飯邊看電視長大的,我們一定記得那個經典廣告:綠色原野,馬群奔馳,cowboy 點煙,萬寶路 (Marlboro)!

這首充滿美國風格的音樂,有個非正式的名字叫 Marlboro theme song,大陸網民叫<萬寶路進行曲>。出自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西部電影 The Magnificent Seven(港譯:七俠蕩寇志),故事改編自黑澤明 (Akira Kurosawa) 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執導的日本電影<七武士>。美國版是得到日方正式授權改編的版本。

劇情:窮困的村莊經常被山賊或土匪搶掠洗劫,農民於是合資聘請武士(日本版)或槍手(美國版)保護他們。七俠埋班,帶領農民積極備戰,修築防禦,學習抗敵。期間,武士或槍手之間的性格衝突,以及他們與農民之間的矛盾開始浮現,又逐一得到處理,團隊開始建立互信。最後,山賊空群而出,襲擊村落,武士或槍手協助農民奮力抵抗,殺死土匪頭目,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七俠犧牲了四位。這部經典電影,是陽剛味重的男人戲。主題是俠義精神(因為真正的贏家是農民),而劇情可以用西方商學院的團隊理論 (Team building theory) 來分析。

演員名單:美國版的七俠,包括 Yul Brynner(港譯:尤伯連納)和 Steve McQueen(港譯:史提夫麥昆)。日本版的七俠,包括志村喬 (Takashi Shimura) 和三船敏郎 (Toshirō Mifune) ,這兩位都是黑澤明的愛將。

回頭說亞投行的成立目的,首先是為「一帶一路」所輸出的基建項目提供融資,其次是抗衡美帝霸權,另起爐灶,跟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或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分庭伉禮,因此美國和日本都沒有加入亞投行。大國崛起,想當老大,可惜追隨者不夠份量。在亞投行的成立典禮上,播放這首美國風格的音樂,到底是政治正確,還是不正確,抑或是幕後黑手有心捉弄提出這個概念的習近平(好大的膽子,拉出去槍斃!),還是無意中洩露了中國對美國的愛慕(提示:國家領導人兒孫的國籍),自己想。至於中國的角色,是俠客還是土匪,參與的國家又是否接受保護或即將被洗劫的窮人,這個大逆不道的殺頭問題,也是自己想。

插圖來源:
http://thepoliticalcarnival.net/wp-content/uploads/2014/04/marlboro-man.jpg

YouTube 精選:

鳳凰視頻:新聞今日談 2016-01-16:
亞投行 16 日舉行開業儀式 57 國代表出席 (42: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iU-zTbpx0
Marlboro theme song 由 1:05 開始,長度大約十秒。

The Magnificent Seven Theme • Elmer Bernstein (3: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lmgTcGLZw
畫面是<七俠蕩寇志>的片段,可以見到尤伯連納和史提夫麥昆出現。

Desentupidora Porto Alegre - Marlboro YouTube (1: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8mX0__8Txg
萬寶路廣告的 icon 是 cowboy ,這個版本一反傳統,以 cowgirl 為主角。

William Tell Overture Finale (2: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IbYCOiETx0
港人心目中的香港賽馬會主題曲。由馬會贊助的古典音樂會上,一定會聽到這首樂曲。片段中的指揮是迪華特 (Edo de Waart),他是香港管弦樂團的上一任指揮。

蘇振波:<荒城來客>(5: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8FsiIkzmZA
香港古箏演奏家蘇振波彈奏自己的作品,開始前他用粵語告訴觀眾,這首樂曲創作於 1969 年。樂曲描寫偏遠的城鎮遭受強盜洗劫,採用特別的指法刻劃廝殺的場面,有武俠片的感覺。記憶中,曾用於七十年代的 TVB 劇集,劇名忘記了。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黑澤明電影<七武士>(195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6%AD%A6%E5%A3%AB
節錄:<七武士>(日語:七人の侍/しちにんのさむらい),1954 年 4 月 26 日上映的日本電影,黑澤明導演的代表作,曾被日本<電影旬報>評為日本影史十大佳片的第一名,並被日本許多評論家認為是日本電影史上的最高傑作。故事背景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不少武士淪落為作惡多端的山賊。一條村莊的村民,經常遭受野武士搶劫,又得知野武士計劃在秋收時來襲,決定到外面尋找武士協助他們抵抗山賊。由於這條村實在太貧窮,只能用收成得來的白米飯做酬勞,長老說要請「肚餓的武士」,但肚餓的武士怎能對抗山賊?不過,這班村民拿著白米飯,居然打動了六位沒有藩屬、俠骨仁心的武士,加上自稱武士之後的菊千代,七人回到村落協助防守。七位武士帶領農民積極備戰,建築防禦、掘成壕溝、整肅隊伍。相處期間,武士與農民的各種矛盾逐一湧現,又逐一和解。終於,山賊襲擊的時候來了。七位武士和一眾農民,奮力抵抗山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武士中包括菊千代(三船敏郎)在內有四人陣亡。

Wikipedia - The Magnificent Seven (196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Magnificent_Seven
Extract: The Magnificent Seven is a 1960 American western film directed by John Sturges and starring Yul Brynner, Eli Wallach, Steve McQueen, and Horst Buchholz. The picture is an Old West-style remake of Akira Kurosawa's 1954 Japanese-language film Seven Samurai. Brynner, McQueen, Buchholz, Charles Bronson, Robert Vaughn, James Coburn, and Brad Dexter portray the title characters, a group of seven gunfighters hired to protect a small agricultural village in Mexico from a group of marauding bandits and their leader (Wallach). The film's musical score was composed by Elmer Bernstein. In 2013, the film was selected for preser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Film Registry by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as being "culturally, historically, or aesthetically significant". A remake film is currently filming and is scheduled to be released on September 23, 2016.

Wikipedia - Tuckman's stages of group developmen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uckman%27s_stages_of_group_development
Extract:The forming–storming–norming–performing model of group development was first proposed by Bruce Tuckman in 1965, who mentioned that these phases are all necessary and inevitable in order for the team to grow, to face up to challenges, to tackle problems, to find solutions, to plan work, and to deliver results. This model has become the basis for subsequent models.

相關的文章:

翱翔萬里
2013 年 8 月 3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30.html
節錄:爵士樂迷一定認得這首充滿美國風情的 Rhapsody in Blue(中譯:藍色狂想曲),是作曲家 George Gershwin (1898-1937)(中譯:蓋希文、歌舒詠)的代表作,也是美國聯合航空的廣告音樂。這個版本結合音樂與動畫,是荷理活級數的製作。 Gershwin 寫過不少爵士名曲,例如:Summertime、It Ain’t Necessarily So、I Got Rhythm、Nice Work if You Can Get It、I’ve Got a Crush on You。

歡樂今宵
2013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28.html
節錄:眼前這齣<電視風雲>,如果要選主題曲的話,<歡樂今宵>的開場曲非常適合。 Big Band 風格,熱鬧繽紛,歌舞連場,大龍鳳,走馬燈,江湖賣藝,娛樂至上。令人想起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歲月,亦即是 TVB 依然有創意和人才輩出的年代。那首歌的原裝版,是英文歌 Enjoy Yourself (It’s Later than You Think),歌詞充滿黑色幽默, Woody Allen 的電影也用過。

V 煞、1812、RIC
2013 年 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1/v-1812ric.html
節錄:電影中最後一幕,老百姓上街以及大爆炸場面,其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 (Peter I Tachaikovsky, 1840-1893) 的<1812 序曲>(1812 Overture)。古典樂迷一定認得這首樂曲,因為它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1812 序曲>寫於 1880 年,首演於 1882 年,是為俄國救世主大教堂的祭典儀式而寫的。這座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於 1812 年擊敗拿破崙 (1769-1821) 而建造的,所以樂曲的結尾出現大砲的聲音、教堂的鐘聲以及俄國國歌的片段。

一雞三味
2013 年 12 月 2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12/blog-post_29.html
節錄:有些旋律,本是古典音樂,經過改編,填上歌詞,成為家傳戶曉的英語流行曲。多年之後,再度流行,原因是成為某部受歡迎電影的配樂或插曲。從古典到流行再到電影,正是「一雞三味」。在這個過程中,音樂的用途不斷變化。而同一旋律,交由不同的樂器演奏,又或者是交給不同的歌手演繹,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展現不同的個性,以下兩首歌是好例子。

天涯歌女
2013 年 3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20.html
節錄:周璇、Edith Piaf、Judy Garland 既是同輩也是同行,三位歌姬的命運也大同小異:天涯歌女,身世飄零,渴求溫暖,但始終無依無靠。她們到人世間走一回,彷彿只是為了留下那堆寫盡人情冷暖的輓歌。歌衫淚影,星夜星塵。她們的故事,是典型的 Melodrama(通俗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香港有齣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也是同一路數。

23/01/2016

2016年1月16日星期六

技窮


如果說 689(梁振英)最新發表的施政報告是向北京的主子遙距地擦鞋(證據: 42 次提到「一帶一路」),那麼主流傳媒對於幾日前發生於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阿爺挾淡倉擊退沽空人民幣炒家」現象的解讀,其實也不遑多讓。

本地財經寫手及銀行界高層的說法:「任一招(任志剛的招數)重現江湖!偉大祖國今次很聰明,無須損耗國家的外匯儲備,用斷水斷糧的方法令沽空人民幣的炒家的平倉成本急升,成功擊退外國勢力,中華英雄保家衛國,做得好!」

洋鬼子成為戰靶

這是獻媚的說法,也是轉移視線。現實世界,同一樣商品,有兩個不同的價格(即:在岸價 vs 離岸價),必定會引發套戥或套利行為。而從事這種活動的,可以是外國的機構投資者,也可以是已經「走出去」的紅籌國企,以及駐港的中資機構(即:各省市的窗口公司),甚至是有門路的老百姓。在中國的經濟、金融、外貿和商業領域,雙軌制可謂無處不在。而能夠透過雙軌制之間的差異謀取暴利的,通常是接近權力核心的特權階級。既然去年七月初的暴力救市期間,有「御貓」(中資証券行)利用內幕消息圖利(做法:趁國家隊入市救 A 股的時候在香港及新加坡沽空 A 股),面對人民幣的在岸價與離岸價之間的差異,你以為特權階級會袖手旁觀,白白放過出賣國家謀取私利的大好機會?別傻了。傳媒選擇性地聚焦外國炒家,是政治正確的做法,也是乘機向習包子獻媚。潛台詞:洋人發動「貨幣戰爭」,大家要團結一致,服從總司令的指揮!看看香港的主流傳媒的大老闆是甚麼人,你自然明白過來。中港融合,包括新聞故事的角度。

選擇性的報導,令洋鬼子成為戰靶。但是洋鬼子絕不會哭哭啼啼,囉囉唆唆,投書給大陸(以及香港)的紅色傳媒的編輯部,委婉地要求澄清,又或者像李嘉誠那樣以詩明志,而是離棄人民幣,離開中國市場。改革開放三十年,外資在中國的實體經濟吃過不少苦頭。去年七月由中證監領導的暴力救市行動又摧毀了外資對中國股市的信心和興趣,如今連外匯市場這一塊也無利可圖(註:幾家外資銀行的人民幣交易戶口已經被中國人民銀行暫停),那麼洋鬼子還有甚麼理由要留在中國市場?千里來華,目的是求財(部份洋鬼子會順便求偶),而不是來協助習近平實現「中國夢」。偉大祖國永遠不明白,洋鬼子沒有必要配合你的需要。做生意,不可能其中一方佔盡便宜,然後開動宣傳機器抹黑對方,迫合作夥伴離場,那是黑社會的掠奪手段。對,中共是黑社會,當外國人是傻瓜,用完即棄。

洋鬼子開始行動。剛剛過去的一個星期,港股和港匯的弱勢顯示外資有撤退的跡象,令 Auntie 想起董建華的名言:「中國好,香港好,想窮都難!」路姆西,現眼報,來得早。難為董伯伯居然還有心情搞 Think tank ,替下一任的特首抬轎(助選),做 King maker。你幾時先肯放過香港人,回家過正常的退休生活?

三頭馬車都落重藥

扯遠了,說回來。人民幣貶值的遠因,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因素轉壞,而去年的「七七股變」是近因。救市失敗令中國政府急謀對策,設法制止經濟急速下滑。結果是三頭馬車都落重藥:

1. 人民幣在去年的 8 月 11 日輕微貶值 2% ,理論上有助出口(但是中國製造的名聲實在太壞所以實際效用存疑),其副作用是在民間製造恐慌,令老百姓爭相兌換美元或港幣(據說上海人去年七月中就開始這樣做了),而外資對於持有人民幣資產(例如:股票)更加沒有興趣, A 股繼續低殘。明知道人民幣貶值會帶來不少的副作用,還是要走這一步,寧願事後干預外匯市場,令下跌的幅度減慢或受控,可見形勢嚴峻,又或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管不了那麼多。中國經濟的基本因素欠佳,走資行動持續,空軍(沽空人民幣的炒家)稍後也許會再出動。不干預,怕外國炒家發動「貨幣戰爭」推翻政權。干預的話,又讓西方國家找到挑剔中國的藉口(原因:人民幣加入 SDR 的條件是該貨幣必須市場化)。對人民幣的匯率預期改變,更會引發連鎖效應,即是大把手尾跟(後遺症多),所以不要高興得太早。

2. 取消一孩政策及開放二胎可以刺激私人消費(國產中文叫擴大內需),同時可以減慢人口老化的速度及增加勞動力的供應。官方近期拋出「互聯網+」的概念,好處是透過建立網購平台帶動消費,從而繞過現實世界中問題多多,被地方主義和官僚制度所扭曲和切割的實體批發零售物流系統。這種做法,背後的精神,跟發展「互聯網金融」異曲同工:大陸的國有銀行體系被扭曲,只為大型國企(太子黨收容所)服務,無法發揮應有的中介和融資功能,於是有必要在體制以外的地方另起爐灶,為經濟活動提供所需資金,注入活力。

3. 固定資產投資 (Fixed Asset Investment) 方面, 2009 年 3 月(溫家寶任內)因應金融海嘯而提出的「四萬億救市方案」做就了不少大白象工程。 689 念念不忘的「一帶一路」(由習近平於 2013 年下旬提出)有助於輸出過剩的產能 (Over capacity) 和基建設施,保住相關的大型國企。至於中國境內的爛尾樓(國產中文叫樓市庫存),就交由進城的外省民工來解決。亦即是說,把樓市中的次貨、假貨和劣質商品塞給長期被剝削,在城市的邊緣幹粗活,賺取卑微工資,由於戶籍制度關係無法享受完整房屋教育醫療福利的外省民工。香港的股評人認為這個政策對於負債沉重的內房股(例如:恒大地產)有利,信不信由你。中國農民一再被共產黨剝削和愚弄,卻是千真萬確。至於近期香港的多項大型基建項目(例如:高鐵)均嚴重超支,背後是否牽涉向中資的承建商輸送利益(即:掏空香港的庫房),自己想。

結論:技窮

簡單地說:內憂外患。資產市場:船頭驚內鬼,船尾驚外敵。實體經濟:缺乏動力,迷失方向,進退失據。中國經濟缺乏新的增長動力,當權者只能搞一些面子工程(例如:亞投行,人民幣加入 SDR , A 股加入 MSCI ),好讓自己的成績單不致於一片空白。同時實施一些權宜之計,選擇性地保住部份的特權階級(收容太子黨的大型國企)。面對瓶頸階段或轉型期所帶來的結構性問題(例如:產業升級),當權者其實沒有新的理念或思維,甚至是一籌莫展。聽口號就知道了:所謂的「新常態」(New normal),是指經濟增長低於 7% 沒有甚麼大不了,死不了人!至於「供給側改革」(Supply-side Reform),其含糊程度,跟「一帶一路」不相伯仲。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能夠刺激需求的老法子(即:貨幣政策)通通用過了,你們這群飯桶,想想其他的辦法吧!這個時候,美國加息,油價下跌,資金和實業回流本土,又或者尋找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例如:緬甸、古巴、TPP),中國能夠借助的外力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2016 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是一個陰乾的局面。偉大祖國是口號大國,如今卻連一個比較像樣的口號也想不出來,還可以怎麼樣?

插圖來源:互聯網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16 年<施政報告>
http://www.policyaddress.gov.hk/2016/chi/index.html

維基百科:亞洲金融風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6%B4%B2%E9%87%91%E8%9E%8D%E5%8D%B1%E6%A9%9F#.E9.A6.99.E6.B8.AF
節錄: 1997 年 10 月,當索羅斯利用資金橫掃東南亞後,索羅斯帶領的國際炒家將目光投向香港。當時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不足 3 個月。雖然香港基本沒有當時泰國那麼糟糕,但是房地產和股市泡沫也不少,最後索羅斯選定香港作為第二波衝擊的主戰場,他們認為維持住聯繫匯率制度的成本高昂,認定香港政府挺不過去,所以便開始積極研究,及後很快就對香港發動攻勢。 1997 年 11 月,對沖基金開始港元長達十幾個月的進攻。宏觀對沖基金在匯市、股市及期市聯動造市,全方位發動對港元的立體式襲擊:首先大量放空港元現匯換美元,同時放空港元期貨,然後在股市拋空港股現貨,此前後在恒生指數期貨市場大量沽售期指合約。最後,在香港政府的頑強抵抗下,對沖基金三次進攻均未夠能摧毀港元。

1998 年 8 月 5 日,在美國股市大跌、日元匯率重挫的配合下,對沖基金開始對港元發動第四次衝擊。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發動攻勢,開始炒賣港元,先向銀行借來大量港元向香港政府拋售,換來美元借出以賺取利息,同時大量放空港股期貨。香港政府被逼將息率大幅度地調高,隔夜拆息一度高達 300%(這並非發生在 1998 年 8 月,應是發生在 1997 年 10 月,後來被謔稱為「任一招」。) 1998 年 8 月,曾蔭權率同財政官員採用靈活手法,沒有大幅加息,只大量動用外儲的美元承接港元沽盤,再將港元購入香港藍籌股作為長線投資。最終以近 1,200 億港元(約 150 億美元)大量購入港股,炒家撤退。經此一役,香港政府動用大量的外匯儲備投入股市,一度佔有港股 7% 的市值,其後成立外匯基金投資公司管理。於 1999 年 11 月,香港政府將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

任志剛當年挾高息打大鱷
蘋果日報 2016 年 1 月 13 日
節錄:人民銀行「挾高」隔夜拆息,與貨幣炒家大戰,不難令人聯想起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以索羅斯 (George Soros) 為首的大鱷在港興風作浪,大量建立空倉狙擊港元,逼當時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維持高港元隔夜拆息,一度飆近 300 厘逼炒家平倉走人。 1997 年 8 月,國際對沖基金策劃狙擊港元,累積大量港元空倉,意圖衝擊聯繫匯率獲利,當時銀行同業拆息被推上高水平, 1997 年 10 月 23 日隔夜拆息更飆升至接近 300 厘,屬歷史高位水平。及後炒家轉陣,在債市借入大量港元,並在股票指數期貨市場累積了大量淡倉,希望以大量沽出港元營造資金緊絀情況,繼而重挫股市,其後政府動用外匯儲備,大規模進入期貨及股票市場擊退炒家。事實上,當時有不少人認為以挾高息趕大鱷,做法猶如「七傷拳」,即先傷己後傷人,立法會前議員詹培忠更批評任「食砒霜毒老虎」,因高息會令市場流動資金減少,股市、樓市及內需均受挫。

高天佑:周一招不是任一招
信報財經新聞 2016-01-13
節錄:今次據傳來自人行行長周小川的這「一招」,雖然跟「任一招」有幾分神似,背景卻有很大差異,猶如世界盃熱身賽與決賽周生死戰的分別。首先、也最重要的不同之處,是人民幣目前尚未完全自由流通,分為仍受管制的在岸市場,以及自由流通的離岸市場。今次受到沽空者狙擊、並引起人行出招反擊的,正是離岸市場。其次,跟第一點相似, A 股現時亦未完全開放。記得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索羅斯等「大鱷」對香港雙管齊下夾擊,同一時間沽空港元和港股,港府雙重受壓,手忙腳亂首尾難顧。而國際大炒家一旦成功迫使港府放棄聯繫滙率、任由港元貶值,他們不但可憑沽空港元勁賺,屆時港股勢必因聯滙失守而恐慌暴跌,讓「大鱷」在沽空港股上再殺一注。事實上,這招「股滙齊沽」正是索羅斯的慣技,所以港府單憑「任一招」也抵不住,隨後要由「三劍俠」牽頭動用千億儲備狂掃股票托市,再適逢索羅斯在俄羅斯被當局「吹黑哨」(宣布國債作廢)而滑鐵盧,香港才得以擊退這頭大鱷,現在回看其實運氣成分不低。第三,近期很多人假設沽空者是屬於索羅斯級數的大鱷,但事實上,人民幣離岸市場體積仍相對有限,在國際上只算輕量級的貨幣戰場。這個小池塘也難容納「大鱷」,最近沽空人民幣的相信只是一般游擊隊,旨在「順勢執返筆」,一旦勢色不對很快會離場,甚至掉轉頭改買大,不似準備跟中國當局死戰到底。

內地斷港水 擊退人幣大淡鱷
星島日報 2016-01-13
節錄:「任一招」再現江湖!市傳人民銀行抽乾本港人民幣流動性,截擊沽空人民幣大鱷。本港離岸人民幣銀行同業隔夜拆息定價,昨按日飆升逾五十厘,至六十六點八一厘,創歷史新高,市傳隔夜拆息曾高見逾百厘的成交,翌日隔夜拆借利率更進一步飆至一百六十三厘的歷史新高。離岸人幣市場「水緊」,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穩定上揚,重返六點五六,一度略高於在岸價水平,出現「倒掛」情況。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周曾大幅貶值,財資界相信,人行本周干預離岸市場遏止貶勢,通過中資行購入人民幣之外,亦效法港府於九七年的「挾息打大鱷」,中資行不再向市場拆放人民幣,截斷主要「水源」,令拆息抽上、沽空成本急增,目的是要令沽空者得不償失。

人行「斷水斷糧」擊殺淡友
人幣拆息 163 厘新高 炒家如借大耳窿
蘋果日報 2016 年 1 月 13 日
節錄:昨日人行續使用「斷水斷糧」招數,在本地市場買入人民幣後,並將資金移離本港,中資銀行亦冷淡拆借,使本港人民幣流動資金收窄,令本港離岸人幣拆息曾瘋狂飆升,最高曾見約 90 厘,場外交易更見 163 厘,創下本港歷史新高,逼實力不足的淡友離場。分析相信人行趕走淡友挺匯價僅短線見效,難阻人幣長線走貶。財資市場公會網頁上昨日顯示,銀行同業間互相拆借的人民幣資金成本大幅抽高,早上開始隔夜拆息已見 66.8 厘,反映人民幣資金極度緊張,而午後更曾見過高達 90 厘成交,<彭博>更顯示,場外交易更曾經成交過一宗翌日隔夜拆息達 163 厘的交易,以借 1 億元(人幣‧下同)計算,單日利息已達 44.6 萬元,與「大耳窿」(港式粵語:高利貸)睇(看)齊。加上市傳中資銀行一改常態,未有在貨幣市場積極拆出人民幣「接濟」同業,助長人民幣離岸拆息挾高。

China suspends forex business for some foreign banks
Reuters (Dec 30, 2015)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us-china-currency-banks-idUSKBN0UD08D20151230
Extract: China's central bank has suspended at least three foreign banks from conducting some 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 until the end of March, three sources who had seen the suspension notices told Reuters on Wednesday. Separately, three financial market sources in Europe said Deutsche Bank was one of the banks to have part of its foreign exchange business in China suspended. The measure follows a slew of steps take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steady the yuan since it devalued the currency in August. The spread between the onshore and offshore markets for the yuan, or renminbi, has been growing since the devaluation, making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manage its currency and stem an outflow of capital from an economy that is facing its slowest growth in 25 years. The sources told Reuters that authorities had warned the banks that if they engaged in lucrative carry trad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ifferent exchange rates, the central bank would move to further block arbitrage channels. The latest move comes jus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PBOC ordered banks to closely scrutinize clients' foreign exchange transactions to prevent illicit cross-border currency arbitrage between the offshore and onshore yuan.

Economic ideology
Reagan’s Chinese echo
The mystery of Xi Jinping’s supply-side strategy
The Economist (Jan 2, 2016)
http://www.economist.com/news/china/21684804-mystery-xi-jinpings-supply-side-strategy-reagans-chinese-echo
Extract: But Mr Xi lacked a catchy phrase to sum up his economic vision. The one he most commonly used was simply that the economy had entered a “new normal” (新常態)of slower, more mature, growth. That phrase had its detractors, for it seemed to imply passive acceptance of a more sluggish future. “Supply-side reform” (供給側改革)is being made to sound like a call to action. Xinhua, a state news agency, neatly tied the two phrases together: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the new growth driver under the new normal.” Those who first pushed supply-side reform onto China’s political agenda want a clean break with the credit-driven past. Jia Kang, an outspoken researcher in the finance ministry who co-founded the new supply-side academy, defines the term in opposition to the short-term demand management that has often characterised China’s economic policy - the boosting of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with the help of cheap money and dollop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Mr Xi’s adoption of the supply-side mantra marks the start of protracted tiptoeing. Over the past two months, party propagandists have asked economists at top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expound on their views of what supply-side reforms should entail, according to insiders. It is a slogan in search of content.

李克强:中國無意依靠人民幣貶值擴大出口(簡體字)
(來源:中國政府網 2016-01-15)
http://finance.jrj.com.cn/2016/01/15192120426533.shtml

林少陽:人行面對的燙手山芋
蘋果日報 2016 年 1 月 13 日
節錄:由於現時人民幣仍未全面流通,境外投機者只能透過借 CNH (離岸人民幣)沽空,人行今次抽高 CNH 拆息打擊炒家的行動,對實體經濟的副作用不大。事關境內真正用家主要借入的,是在岸人民幣(CNY),而 CNY 拆息並未有跟隨 CNH 拆息同步。從這個角度分析,相信今次人行入市的行動,應能收到擊退炒家的預期效果。自 2005 年至 2013 年期間,人民幣升值預期促成了大量的熱錢流入。而過去兩年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則主要來自美元的持續強勢,改變了投資者對人民幣滙率的預期。過往因為看好人民幣滙率,以不同的理由及藉口將外滙兌換成人民幣的生意人、投資者以及炒家,現正紛紛拆倉,將過往兌換為人民幣的資金兌換回他們原來的貨幣。時移勢易,現時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滙率的預期開始逆轉,如何管理國民及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滙率的預期,成為人民銀行當前頗為棘手的難題。在滙率不會大貶,但市場貶值預期揮之不去的情況下,港股或有很大機會繼續在目前低位的水平浮沉,利用時間消化這個負面消息。

夜期曾插 400 恒指十日八跌
星島日報 2016-01-16
節錄:恒指受港匯偏軟及 A 股拖累持續向下,昨午後跟隨 A 股弱勢跌幅加劇,並以接近全日低位收市,最終收報 19520 點,跌296 點,再創 40 個月以來收市新低。 1 月份 10 個交易日,港股只彈了兩天,期內累跌 2393 點,跌幅 10.9%。昨晚港股夜期曾急瀉近 400 點,跌至近 19000 點附近。港股不少股份已跌至 52 周新低,惟散戶入市信心不足,公用股則成避難港。 

走資陰霾不散 港匯插穿 7.78
星島日報 2016-01-16
節錄:在走資疑雲及炒港元貶值雙重因素下,港匯連日疲弱,一度跌至逾四年新低,市傳金管局入市撐港匯,當局迅即否認。港匯昨延續周四弱勢,昨曾跌至貼近每美元兌七點八港元水平,單日跌幅曾達百分之零點二一,兩日合共跌近百分之零點四,創自一九九二年十月以來最大連日跌幅,港匯今年亦已累跌約百分之零點五。銀行界人士指出,股市連日下跌,觸發資金流走,促使港匯走弱,雖市場出現投機炒港元貶值,惟走資規模不大,儘管港匯轉弱,由於預期暫時美元兌港元仍難觸及七點八五的弱方兌換保證,故香港仍未有加息考慮。

MBA 智庫百科:
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 TPP)
http://wiki.mbalib.com/zh-tw/%E8%B7%A8%E5%A4%AA%E5%B9%B3%E6%B4%8B%E4%BC%99%E4%BC%B4%E5%85%B3%E7%B3%BB%E5%8D%8F%E8%AE%AE

相關的文章:

雙軌制(二)
2011 年 10 月 2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28.html
節錄:雙軌制令到某個行業或者市場被人為地分割成條條塊塊,就算是最簡單的買賣也變得很複雜,官方的管理和監督變得很困難,買賣過程中出現很多不公平和不公義的現象,也鼓勵了特權階級利用兩套制度之間的差異進行套戥、投機、走私和炒賣,而特權階級(這套複雜制度的唯一得益者)為了捍衛「灰色收入」,一定會反對併軌,令改革過程困難重重。長遠來說,就算最終併軌,在併軌之前,也有不少的利益矛盾和派系鬥爭需要擺平。

雙軌制(一)
2011 年 10 月 1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4542.html
節錄:溫州民間借貸爆煲,情節似曾相識。簡單地說,又是雙軌制惹的禍。原因不外是官倒加三角債,國有銀行體系為特權階級服務,無法發揮應有的金融中介功能,而民間的游資太多,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太少,為了抗通漲,於是把錢投進高利貸市場,令火上加油。換言之,舊瓶新酒,借屍還魂。

代理人
2014 年 4 月 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html
節錄:改革開放之後的做法,是透過把具備戰略價值和影響國家安全的行業(例如:電訊、能源、航空、銀行、保險、傳媒)交給太子黨經營與謀利,換取他們的合作,從而鞏固政權,而這些行業的龍頭國企則透過國有銀行(即:建農工中)得到低成本的營運資金。這樣做,是分贓。(蔣公:共匪!)即:打劫老百姓,賄賂太子黨。不甘心被剝削的老百姓,把血汗錢投入地下金融體系,溫州民間信貸,影子銀行,便是這樣搞出來的。

套戥
2014 年 4 月 2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6.html
節錄:教科書的說法:套戥 (Arbitrage) 是透過同一(或類似)資產於不同市場的價格差異獲利。方法:在其中一個市場購進或借入資產,然後在另一個市場沽售或拆放。理論上,套戥活動會令價格差異收窄(至接近交易成本的水平),甚至是完全消失。而最常見的套戥行為,是透過價格、利率或匯率的差異來賺錢。現實世界,有很多有形或無形的關卡,並非百份之一百的自由市場,因此即使有套戥活動,資產價格差異未必會完全消失。近期公佈的滬港通是好例子。

經濟學人(一)
2009 年 11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1/blog-post.html
節錄:物價差異可以是由於不同國家的匯率偏高或者偏低,而後者可以是人為扭曲的結果,例如:固定匯率制度 (Fixed exchange rate) 、外匯管制 (Exchange control) 和中央銀行的干預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s)。而不同國家之間,為了阻止生產資源 (Factors of production) 跨國界流動所設置的各種障礙(例如:進口關稅、就業以及移民政策、勞動市場結構等等),也會形成物價差異。而經濟學教科書永遠不會探討的政治及文化因素,有時候亦會影響匯率或物價水平。

經濟學人(三)
2009 年 11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11/blog-post_25.html
節錄:要降低儲蓄率,政府必須進行多項非常艱巨的結構性改革,例如: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醫療和教育體制、讓人民幣升值和開放金融體系、令個人和企業更容易借錢、改革戶籍制度(讓人民自由遷移)、容許土地自由買賣等等。結果將會是減少中央政府對個人和企業的控制,背後牽涉到敏感的政治考慮,因此中國對於擴大內需,總是不情不願,寧願繼續用老法子刺激經濟增長,即是:政府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基建項目),以及繼續壓低人民幣匯價保住出口。

雙軌制(三)
2011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html
節錄: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戶籍制度把農民圈禁起來,強迫他們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材料,為城市居民提供糧食,長期扮演支援和後勤的角色,為集體利益作出犧牲,美其名叫「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又名「城鄉二元結構」,其實是一群人奴役和剝削另一群人的藉口,也是一種鼓勵歧視的政策 ―― 坐享其成的城鎮居民覺得農民不是他們的一份子,自視高人一等,不屑與他們為鄰。

草船借箭
2015 年 6 月 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html
節錄:過去兩、三年,中國的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和 ODI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的金額接近持平。外資大行經濟師的看法:前者降,後者升,趨勢持續的話,幾年之後 ODI 將會超越 FDI ,走出去的會超過引進來的。對西方國家的跨國企業來說,中國的實體經濟早已不再吸引,下一輪的投資熱點可能是跟美國關係改善的緬甸或古巴。因應形勢轉變,偉大祖國試圖透過香港,引導外資進入金融市場,透過另一管道,讓洋鬼子繼續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災後評估
2015 年 7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股市,外資主導,比較理性。對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接受中文傳媒訪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的目標顧客不是本地散戶。怕只怕港股進一步 A 股化以及「小加同志」為接軌而接軌(提示:漲停板機制),洋人覺得太有「中國特色」,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於是分階段撤出港股,到時候只剩下港資和中資角力,香港不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出口術(一)
2012 年 6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13.html
節錄:所謂「出口術」,是指在不動用真金白銀以及沒有干預市場的情況之下,透過一些經過精心計算,也許聽起來模稜兩可、容許多重解讀的說話,試圖左右金融市場的情緒和看法,以及影響某種資產的價格走勢。身為央行行長,手頭上的彈藥有限,常用的板斧也只得三幾道,不能每一次都來真的,否則很容易會耗盡國家的外匯儲備,或者輕易被對手看穿底牌,以及押上個人的政治前途。於是間中要放氣球或者擺空城計,故弄玄虛,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跟投資者玩博奕。

16/01/2016

For oriole: Noted with thks. Revised.

For the second comment: Noted with thks. Revised.

2016年1月9日星期六

甚麼人騎甚麼馬


男人五大惡習

男性金融從業員,通常是賭仔性格。金融市場是賭場,吸引賭仔入行,不難理解。近水樓臺,炒埋一份,成為病態賭徒,輸掉身家連累老婆,賠上婚姻與家庭,也很常見。男人五大惡習:「嫖賭飲蕩吹」。金融從業員,賭幾乎中硬。賭完錢,想輕鬆一下,集體飲酒嫖妓,容易沉迷酒色。五大惡習連中三元,是這個行業的陰暗面。不少描寫金融行業的外國電影(例如: The Wolf of Wall Street),男主角都是連中三元的壞男人。如果再加上吸毒(吹),便是四重彩,這個男人要不得。

這種壞男人,有不少歡場見聞和嫖妓心得(例如: A 餐 B 餐),樂於跟豬朋狗友分享,甚至是公開發表(例如:財經專欄)。飯局中,口沫橫飛,繪影繪聲,不在乎個人形象,也不介意有女人在場(因為良家婦女的尷尬表情只會令他更興奮)。歪理多,性格張揚,價值觀扭曲,以專家的語氣教壞小朋友。私生活一塌糊塗,甚至見不得光(例如:有案底或坐過牢)。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的上司老闆和客戶,不可能是愛惜身份和名譽的上等人。他的客戶,只可以是五大惡習齊備的黑社會,又或者是未見過世面的國產暴發戶。對,騙子也分等級的。最高級的騙子,是道貌岸然,謹慎言行的岳不群(提示:笑傲江湖),又或者是新客上門會擺姿態,婉拒對方投資入局的猶太人馬多夫 (Bernard Madoff)。

良禽擇木而棲

對男性金融從業員來說,發表歡場見聞和嫖妓心得,是笨到不得了的自毀行為(原因:有些事情只可以做不可以說),還要被花生友(港式粵語:旁觀者)和識途老馬看出劇本太爛、情節犯駁、狗屁不通,當觀眾是白痴(原因:港男嫖妓無須偷渡返大陸),如此缺乏專業水平,在盛產騙子的金融行業簡直等同自殺。發表「銅鑼灣五條書局友坐洗頭艇偷渡到內地宿娼嫖妓」偉論的金融界立法會議員吳亮星,以及較早前被假朋友「黃楚標」以深圳唱 K 揀錯未夠 16 歲的伴唱小姐為藉口騙財的張華峰,都是人辦。做高層的男人,連說謊都不懂,笑死人沒命賠。

中國金融,貽笑大方。硬件軟件,全屬假貨。掌舵的未夠班,人為的事故與災難頻生(提示:李小加+ A 股最安全,中證監+溶斷機制)。放亂收死,惡性循環,股市樓市,宏觀經濟,同樣原理。甚麼人騎甚麼馬,錯不了。武大郎開店,只限三寸釘。駐港中資金融機構,偉大祖國的財金官員,也是同樣情況。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高大威猛的男人,不會去武大郎的店應徵。同理,最優秀的金融從業員,不會加入中資金融機構,成為低能仔的下屬,然後被上司連累,被同行恥笑。遇上選舉季節,還要替笨蛋助選,以及按照指令投票。

插圖來源:
http://www.jianbihua.cc/uploads/allimg/131119/2-1311191G314H1.jpg

YouTube 精選: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Official Trailer #1) (2013)
- Martin Scorsese, Leonardo DiCaprio Movie HD (2: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AVRvQeYAE
這部電影的香港譯名是<華爾街狼人>。

【那星出征 - JFung Remix】Official MV (1: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PcnrOs6Ewk
吳亮星抹黑「被失蹤」的銅鑼灣書局負責人李波,他的發言立即被香港網民二次創作。 JFung 的話: 2016 年過左未夠一個禮拜就迫我出手!李波失蹤仲要俾人砌生豬肉話佢偷渡北上叫雞?仲要求其讀一篇野就話係消息來源? DLLM 那星!忍無可忍!通頂整都整左個短短地既 Remix !大家都唔妥佢就分享呢條片啦!

The Bee Gees - I Started a Joke (with lyrics) (3: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lBsMoqccw
歌詞:I started a joke which started the whole world crying. But I didn't see that the joke was on me oh no. I started to cry which started the whole world laughing. Oh If I'd only seen that the joke was on me.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Yahoo 香港知識:「嫖賭飲蕩吹」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3000051KK05002

鉅亨網新聞中心:
吳亮星為李波或偷渡回內地嫖妓言論道歉
(來源:財華社 2016-01-06)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60106/KM42E8MORCY6.shtml
節錄:立法會議員吳亮星昨日在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引述網上訊息指,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等人可能是偷渡到內地嫖妓被捕,言論隨即引起爭議,李波妻子狠批吳亮星無恥,當香港人白痴。吳亮星今早先後在一個電台節目及立法會,向李波夫婦道歉。他說,有關引述涉及李波的道德方面問題,在未證實是否屬實下引述,對引起李波本人及家人不開心致歉。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履歷:吳亮星議員
http://www.legco.gov.hk/general/chinese/members/yr12-16/nls.htm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履歷:張華峰議員
http://www.legco.gov.hk/general/chinese/members/yr12-16/cwf.htm

Wikipedia - Bernard Madoff (193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rnard_Madoff

相關的文章:

嫖客與馬伕
2015 年 6 月 1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6/blog-post_17.html
節錄: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是集合一大堆基本功不穩,但是急於成名,然後試圖透過其他途徑把名氣套現的所謂「才子」、「名嘴」或「財經演員」。始作佣者,是邵逸夫。他開創的商業模式和管理之道,是名(氣)公司給你,利(益)你自己去找。經邵氏和 TVB 發揚光大,模仿者眾,令香港的主流傳媒成為一個重量不重質的行業。

寫女人(一)
2014 年 7 月 12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2.html
節錄:A 餐 B 餐?娼妓聖女?沒那麼簡單。中國男人,不懂寫女人,原因很多。首先是傳統思想重男輕女,視女人為傭人、洩慾工具或生育機器。其次,是華人父母普遍不鼓勵兒子了解異性。第三,是中國文學的發展過程中,長期沒有女人的聲音。第四,是女人比男人複雜,這是公認的。最後,男人不了解女人,其實女人也有責任。有些事情,不能全怪男人。

聖女 vs 骨精強
2009 年 6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6/vs.html
節錄:辦公室權力鬥爭,已經夠麻煩,牽涉到宗教和性,就煩上加煩。如果你是初出茅廬的小弟弟,而你的辦公室內,同時有聖女和骨精強,兩邊都人強馬壯、勢均力敵,那麼你到底應該跟聖女返教會,定係跟骨精強去滾,就並非個人道德標準那麼簡單。正是:滾與不滾間,男兒千萬難。

知道不知道
2009 年 6 月 1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6/blog-post.html
節錄:就算我明知他們在外面偷食,包二奶三奶,神州大地廣開分店,又或者在公司裡面跟誰誰誰有曖昧關係,我都絕不會告訴他們的老婆女友。作為女人,如果你問我有沒有替他們的老婆女友感到不值,為甚麼不向她們通風報訊,我的答案是:你以為她們不知道嗎?你以為她們會感謝我?女人是天下間最敏感的動物,男人出軌是騙不過女人的。她選擇裝聾扮啞,有幾種可能。

阿爺造市?
2015 年 11 月 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11/blog-post.html
節錄:問題的根源,在於中港股市在監管水平不一致的情況之下互聯互通,於是有人利用監管制度上的差異或灰色地帶,在香港以外的地區又或者是網上的虛擬世界,發放虛假消息或股價敏感資料 (Price-sensitive Information),試圖透過造市行為獲利。原因?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之下,香港的監管機構在大陸境內缺乏執法權力,要進行跨境調查,也要面對很多技術上的困難,例如需要界定甚麼是「國家機密」。

災後評估
2015 年 7 月 16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7/blog-post.html
節錄:香港股市,外資主導,比較理性。對外國機構投資者來說,接受中文傳媒訪問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的目標顧客不是本地散戶。怕只怕港股進一步 A 股化以及「小加同志」為接軌而接軌(提示:漲停板機制),洋人覺得太有「中國特色」,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於是分階段撤出港股,到時候只剩下港資和中資角力,香港不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變形記
2015 年 4 月 2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
節錄:面目全非,非常陌生。香港人在自己長大的地方,目睹不同的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變異。遊戲規則變得非常複雜和模糊,無法用常理解釋。從特首選舉到官商勾結,到股市樓市的走勢,到日用品的供應鏈管理,似乎越來越多的事情,跟共產黨內部的派系鬥爭扯上關係。中國政治是恐怖的黑箱作業,只有「劣質」的大陸人才會玩,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註定只能靠邊站。

擾亂金融
2007 年 10 月 24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10/blog-post.html
節錄:萬一「擾亂金融」的是中國共產黨或者是權貴的嘍囉又如何?具體罪行包括:港股「大陸化」,國產大戶以掃 LV 的精神掃港股:同一間公司的股份,香港的 H 股便宜過大陸的 A 股,監管水平亦高過大陸,閉眼掃之可也。就算買錯亦無所謂,反正交易完畢之後,資金可以借香港的金融體系轉移到世界各地,為日後出走鋪好後路。國際金融中心淪為洗黑錢中心,無眼睇。

交數(四)
2014 年 8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4/08/blog-post.html
節錄:六月底,近八十萬香港人參與公投,要求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特首)方案。大陸官媒氣炸,用黑社會的口吻教訓香港人:「你再多也不過七百萬,我有十三億!」玩組織動員?誰也玩不過共產黨!阿爺(中共)動真格,設定目標,短時間內,要收集過百萬港人的簽名,讓發動「佔領中環」的陣營見識偉大祖國的「硬實力」。廣東話的說法:「唔係咁玩架,等我教你啦!」(書面語:看我的!)

Revised 11/01/2016

For 赤鬍:註明出處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