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文章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且通知一聲,看得開心請捐款

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又到聖誕


Dear all,

Have a happy holiday and wish you a prosperous 2013 !

Special thanks

Thanks oriole for proofreading.

Thanks wuyagege for promotion.

Auntie :)

YouTube 精選:

Coca-Cola 70's Christmas Hilltop Commercial (0:5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zCsFvVg0UY

1978 文志兒童合唱團:<又到聖誕>(1:5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tna4Omp5_g

18/12/2012

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入行障礙(二)


經濟週期的波動循環,會影響老百姓的生計。遇上經濟不景,失業人多,社會動盪,執政者隨時要下台。不少國家於是設有失業救濟金之類的安全網,但通常是短期性的措施,作用有限。因此,每個社會,都需要一些低入行門檻的行業,收容失業中年,好讓他們自食其力,養妻活兒。幾十年前的香港,是無牌小販和的士司機(註:的士是 Taxi 的港譯,大陸叫出租車)。今時今日,無牌小販會被食環署掃蕩,的士牌價已經炒到七百萬(港幣),說明這兩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香港的失業中年,還有甚麼出路?有!神棍和食家。這兩個行業的共通點,是毋須考試,不受監管,成效存疑,沒有法律責任,適合大話精。震倉哥成名之後,大家都知道當神棍的金錢回報沒有上限,按時薪計算,勝過需要不停考試和無償加班的專業人士。當然,對震倉哥來說,風水不過是前菜,主菜是其他服務。男人如果外表四正,聲線低沉雄厚,適合當神棍,梁振英一定得(止汗劑冠名贊助)。至於食家,最低限度可以騙到免費飲食,威迫航空公司把你從經濟艙調到商務客位,以及要求傳媒機構提供白痴美女伴遊(好好味呀!)。萬一讀者觀眾吃過推介菜式之後,覺得不對勁,投訴,一句「大家口味不同」便可以應付過去。有名氣的食家,可以拍廣告,當產品代言人,出席商業活動,又或者把名字借給商場使用。這兩個行業的另一個好處,是工作時間靈活,適合要帶孩子的女人。

在一個發展成熟,各行各業的入行門檻都不斷升高的社會,低入行門檻的行業只會越來越少。失業中年想謀生或者轉行,但是又不想讀書考試,自然懂得如何選擇出路。香港盛產神棍和食家,入行者眾,水準參差,便是這個道理。

插圖來源:

圖左:www.fotosearch.com

圖右: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lookinside.php?item=F011909242#tt

相關的文章:

神佛生意經
2009 年 9 月 25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25.html
節錄:佛教、羅馬天主教以及基督教(新教)在中國(或者亞州)的傳播和發展經歷,其中的成敗得失,是跨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真實個案,可以作為商學院的個案分析 (Case Studies)。主題:試分析 HQ (Headquarter,即是總部) 的功能和利弊,又或者:試分析三教的市場推廣 (Marketing) 或者全球化策略 (Global Strategy)。用做生意的角度分析傳統宗教如何拓展海外市場,我不是第一個。

女人是關鍵
2009 年 9 月 18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9/09/blog-post_18.html
節錄:任何外來宗教,要在中國人社會紮根、生存和壯大,必須經歷一個世俗化和女性化的過程。中國男人忙於追名逐利,又或者沉溺於不良嗜好,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從事宗教活動。中國人社會,有時間求神拜佛的,多數是女人 ―― 尤其是已婚和生了小孩,人生軌跡大局已定的女人。因此,外來宗教要吸收信眾,必須要迎合中國女人的口味,以及配合她們的生活習慣。

神棍技倆
2007 年 8 月 3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07/08/blog-post.html
節錄:神棍必須學會如何為客戶起底,才能正確開價。直接查問一定會惹人懷疑,旁敲侧擊方為辦法。以下為某神棍在其網頁內列出的收費方法:「每一節私人輔導(包括第一次諮詢)的收費為客戶每月收入的 X %。 客戶無須提供收入證明,輔導關係就是互信的關係。下限為三百港元,上限為一千二百港元。」熟口熟面?教會也是這樣的。總之,信我者生,唔信者死,生死之間記得定時供款。

14/12/2012

For oriole: Noted. Revised. Thks again for proofreading.

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

入行障礙(一)

分析行業前景的五力模式 (Porter’s five forces) 中,有幾種常見的入行障礙 (Entry barriers / Barriers to entry)。其中一種,叫資本要求 (Capital requirements),意思是:進軍某個行業,需要龐大的起動資金,並非普通人或者中小企能夠負擔,於是入行者稀,容易形成壟斷。香港人的婚姻,物質門檻高,是個好例子。

對於服從主流的八十後來說,結婚跟買樓和擺酒掛勾。隨著黑金南下,樓價飆升,有能力結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需要父母出錢協助上車(港式粵語:首次置業)的卻越來越多,結果令老人家有權過問婚禮細節,日後也更容易插手兒女的婚姻。有些缺乏富貴父母的男孩子,索性放棄愛情,流連網上結識女孩子,以為可以找到「中出即飛」(港式網絡語言:射精之後立即分手)的對象,又或者跟損友北上,從此「一路向西」。而年輕人就算排除萬難結得成婚,又要面對婚宴這個難題。由於婚宴必須提供足夠的收入,以供養背後的龐大產業鍊,婚禮於是變成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新股上市集資),十年不見的舊同學也必須出席,而且聲明「人情五百不要來」,否則主辦單位無法收回成本,有傷和氣。

另一條出路,是北上娶妻。常見的例子,是年輕的大陸女人嫁給香港的老男人,目的是解決生活,取得身份證和居留權,以及掠奪物業的業權。北姑的想法,是「揾工不如揾老公,做廠不如揾大叔。」(粵語:揾=找)找到男人之後,就不斷生孩子,迫男人養自己。如果男人失業,又或者無法滿足她的物質要求,就拿男人出氣,然後向官府申請援助,對社工頤指氣使,要錢要公屋,孩子要讀書,諸如此類。這種事情,在香港一些收入水平比較低的地區,無日無之。當男人視女人為商品(有錢就買得到),女人也視自己為商品(必須在限期前出售),婚姻自然變成買賣。窮男人買到的,是麻煩女人。結果是互相連累,甚至是同歸於盡。

香港人的婚姻,變得非常困難。網上的電車男慨嘆,香港的戀愛婚姻市場貧富懸殊,有錢的老男人一拖幾,窮小子則只能打飛機(高射砲)。文化人開玩笑說,香港人應該向共產黨學習,舉行延安式婚禮,即是挖窯洞居住,新郎新娘穿解放裝,身上綁紅綢,然後一碟喜糖,一本毛語錄,在陜北農民的吹打樂聲中,歡歡喜喜送進洞房。也有人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為抬高樓價和大舉殖民是阿爺的陰謀 ――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敢結婚,大陸蝗蟲卻不斷湧來港產子,長遠來說是替香港換血,再配合洗腦教育,令這個地方變得容易統治,亦即是對付西藏和新疆的那一套。學院派的看法,是年輕人不敢結婚,將會導致人口老化,再加上經濟轉型失敗,政治人物無力改革,擔心香港將會步日本的後塵,成為另一個絕望之城 ―― 電車男跟吹氣娃娃戀愛或者性交,乾物女則從漫畫中尋找值得愛慕的對象。年輕人把老人家的屍體收藏於衣櫃內,以便繼續收取官府的高齡津貼。

香港還有很多結構性的因素,不利愛情婚姻和生育。資本要求或者物質門檻,只不過是其中之一。欲知詳情,請到各大網上討論區,聽聽年輕人的心聲。

插圖來源:www.fotosearch.com

相關的文章:

OPM (Part 6)
2012 年 8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6.html
節錄:她們年輕時,習慣了靠男人解決生活。年老色衰之後,無以為繼,又回不了頭,會把孩子當作籌碼,向已經拋棄她的男人勒索金錢,又或者迫女兒走自己的舊路,為母親的退休生活作出貢獻。老一輩廣東人說的:「老舉」(粵語:妓女的舊稱),即是老來「舉目無親」,典出電影<胭脂扣>(1988)。

雙軌制(三)
2011 年 11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11/blog-post_11.html
節錄:檯面上的一套(社會基建)搖搖欲墬,東歪西倒,是傷殘兼重病的三腳老貓,捉不到老鼠,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不能滿足或解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那怎麼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不少人會選擇依靠家人或者族群的幫忙。萬一家人或同鄉無法滿足需要,就靠婚姻解決生存問題,即是往配偶那邊尋找資源。中國人的愛情婚姻,於是充滿功利計算。

事業集團
2011 年 2 月 1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2/blog-post.html
節錄:中國人家庭,特別多錢債糾紛。究其原因,中國人的家庭,本質上是一盤生意,是一個多功能的事業集團。其首要任務,是提高家族成員的生存機會,以及提升整個事業集團的競爭優勢。既然生存是首要任務,就必須以計算的態度來經營家庭,這樣的家自然缺乏愛情的生存空間。又或者,愛情只能以扭曲的形式,曇花一現,卻無法長期停留。

衍生需求
2011 年 9 月 19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1/09/blog-post_19.html
節錄:容易焦慮的女人,成為一個夕陽工業的救星,背後是龐大的商業利益,不難理解。都說女人錢容易賺,賺女人錢,靠女人食糊,就是要靠嚇,亦即是繼續用封建思想迫害女人,長年累月替女人洗腦,讓她們為結婚生子而活,又或者更簡單地說,為婚禮而活。這是主流傳媒的生存之道,因為挑動女人的神經,製造恐慌,方可自保。

新娘房 (一)
2010 年 3 月 7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html
節錄:中國式父權社會,向來鼓勵女人沉迷愛情、執著婚姻,以男人為生命的重心。中國歷史上,任何獨立自主、拒絕從俗的揚眉女子,都會遭人議論。因此,意志稍為薄弱的女孩子,都不敢冒大不諱,害怕一旦偏離主流,不跟方程式和時間表做人,就會被群眾聲討、批鬥和圍剿(今日的做法是跟蹤偷拍和人肉搜尋)。

YouTube 精選:

許冠傑:<點解要擺酒>(1:2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mfkpccKkIw
「港女五百」令我想起這首歌。

李安電影<喜宴>(1993) 預告片(英語版)(1:1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lBQrLjzefQ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Quick MBA - Porter’s five forces / Barriers to Entry
http://www.quickmba.com/strategy/porter.shtml

生活易:公佈<2012 年全港結婚消費調查>結果 (2012/11/27)http://www.esdlife.com/about_us/chi/press/press20121127c.asp
節錄:根據生活易<2012 年結婚消費調查>顯示,本港新人籌備婚禮開支平均數再創歷年新高。香港新人的結婚平均開支估算為港幣 $282,317,較去年增 6%。查看近六年的新人結婚平均開支,除 2009 年受金融海嘯影響之外,每年均平穩上升,平均開支已由 2007 年的港幣 $209,298 升至 2012 年的港幣 $282,317,勁升 35%。親友人情數目依舊,高級及一般酒店的人情中位數分別為 $1,000 及 $800;而高級及一般酒樓則分別為 $700 及 $500。酒席收支平衡方面,三份一受訪者的酒席開支比人情多,出現「蝕本」跡象,可見結婚擺酒不單未必有得賺,故新人於計劃婚宴酒席時應量力而為,以免入不敷支。

題目:<痛批婚宴惡習 ―― 禮金、開門利是與人情>
作者:林忌(香港知名博客,擅長二次創作)
來源:http://plastichk.blogspot.hk/2012/11/blog-post.html
節錄:婚禮,本應簡單而隆重,在崇尚小家庭的今日,本應只屬兩個人之間的事,偏偏繼續維持一大群姨媽姑姐三姑六婆鬥顯赫的惡習,其儀式總脫不了幾隻字 ―― 市儈、銅臭、核突、莫名其妙,甚至淫賤,完全不知所謂。淫賤這項,在九十年代盛行,如在台上寫蕉玩意淫等,近年的確隨著人口質素上升而少見了,之但係「禮金、開門利是,人情爭議」三項,講到尾只餘下乜野?就係窮到只餘下錢 ―― 唔係崇尚愛情超越一切的嗎?為何婚禮只餘下銅臭與市儈?

題目:<五百元悶局>
作者:陶傑
來源:蘋果日報 2012/11/20
節錄:「五百元」港女慘劇,可以成為歷史的,只要香港人的婚宴從此去中國化,就免卻了這點痛苦。婚禮為什麼一定要排場、充撐,而且要不情願的賓客集資,讓主人家賺一筆?出席婚宴的賓客一桌子圍坐,互不相識,話不投機,活活悶死。中國人以錢字掛帥。當然,錢很重要,但辦婚宴,還以盈利來主導,來賓的賀喜紅包,變成入場券,都是全球獨家中國式的惡俗,世界各國均無。從香港的喜宴,舉一反三,你就明白為何中國人與「政改」沒有緣份。五百元港女,不止是她一人的鬧劇,是一種共業。

題目:<港女與人情>
作者:高慧然
來源:蘋果日報 2012/11/07
節錄:網絡上一段港女關於婚禮人情的對話成為熱門點擊,港女某擇日結婚,派喜帖給人,派帖時當面詢問收帖人出席喜宴時打算封多少人情,自設最低消費八百元。「派帖前問你一句,要是真的給五百人情就不要來了!感謝。如果令你做成經濟困難真不好意思,我也不是開善堂。」「不來的話真的沒所謂啦,我真的不能接受給五百,我婚禮在酒店不是在酒樓,而且是自助餐,還要不是那種三星下濫的酒店……」「有人真係會俾得出五百我真係絕交都似。」整件事最悲哀的是,八百元,其實也不過是一筆極小極小的錢。跟五百元相比,差價三百而已。

網上欺凌失控 傷害永難除
$500 人情女認錯:求求大家放過我!
來源:<東週刊> 481 期 Book A(2012/11/14)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3095
節錄:準新娘在 facebook 留言,叫打算做五百元人情的朋友不要出席其婚宴,引發網民強烈聲討並慘被大起底,生活照、個人網誌,以至未婚夫和家人的資料都被翻出瘋傳,一夜間私隱蕩然無存。「五百元人情風波」女主角 Yammie 接受本刊獨家專訪,首度就其被指涼薄的言論解畫及認錯,並向公眾和家人致歉。她透露事發後終日以淚洗臉,對朋友信心盡失,又擔心婚事被破壞,情緒陷入崩潰邊緣,懇求網民放過她,讓其重過正常生活。

題目:<婚姻作為一種投資工具>
作者:tommyjonk
日期:2012/12/03
http://tommyjonk.xanga.com/770156120/%e5%a9%9a%e5%a7%bb%e4%bd%9c%e7%82%ba%e4%b8%80%e7%a8%ae%e6%8a%95%e8%b3%87%e5%b7%a5%e5%85%b7/
節錄:廣告片中「為婚姻訂立年期,並將之視作契約」的想法其實並不單純是一個噱頭,而是近年不少男女將婚姻視作一種投資工具的心態之真實反映。為了配合受眾的不同需要,婚姻市場將可能出現以下投資產品: 1. 婚姻窩輪 2. 婚姻債券 3. 婚姻保險 4. 婚姻 I kill you later 5. 婚姻定期 6. 婚姻一籃子基金。

07/12/2012

2012年12月1日星期六

黎智英(三)


肥佬黎的貢獻

香港的大學,欠黎智英一個商科的榮譽博士學位。肥佬黎的貢獻,與捐款無關,與政治立場更加無關(因為按照偉大祖國的標準,推動民主的肥佬黎政治不正確)。他的「偉大」之處,在於填補了香港在營商理念方面的空白與不足。至於他的營商理念是否「正確」,有爭議的餘地,上一篇文章已經談過了。

許多人都指出,香港產業結構單一,能夠殺入西方傳媒國際級富豪排行榜的,清一色全是地產商。而這個行業的特色,是講究時機,但是不大講究企業策略 (Corporate Strategy),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也沒有甚麼獨特之處,產品與服務更加談不上創新,又或者應該叫「另類創新」,例如:發水樓的窗台大到可以當睡床,通常用來安置家中的外傭。萬一颱風季節玻璃爆裂,後果不難想像。

香港地產商的必殺技,是對時機的掌握,懂得如何鑽(法例的)空子,以及跟官府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即是:官商勾結)。跟其他國家的地產商比較,香港的地產商不見得特別有競爭力,因為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證明,它們的業務範圍大部份局限於香港,頂多是北上拓展大陸市場。但是來自香港市場的豐厚利潤,卻足以填補地產商在其他範疇又或者是海外業務(例如:能源和電訊)的虧損。

荷李活勵志電影

在這種情況之下,難得有個逃難來港、童工出身、白手興家的大冒險家,勇於挑戰常規,押上真金白銀,跟大集團(例如:李嘉誠旗下的百佳超市)開戰,同時積極實踐西方理論(例如:拓展 B2C 網上零售)。撇開成敗不論,他的所作所為,實在太有教育意義,也太有香港精神了。在外國傳媒以及學者的眼中,由其貌不揚的 Underdog 扮演 Challenger ,有 Guts ,夠勵志,是荷李活電影的格局。

肥佬黎的所作所為,極富爭議性。那更好,現實世界,決策者不是神仙,不可能每一次的決定,都絕對正確。有時候,是大方向正確,但是執行得不好,又或者選錯了時機,結果滿盤皆落索。董建華的八萬五房屋政策是好例子,他試圖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結果導致短樁事件,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形成 2003 年夏天負資產個案達十萬宗的慘況,請參考 2012 年 7 月 6 日刊出的 OPM (Part 1)。有時候,是方向錯誤(又或者立心不良),執行層面也出亂子,結果搞出個大頭佛(粵語:難以收拾的局面),死得很難看。梁振英推國民教育是好例子,請參考 2012 年 9 月 15 日刊出的<天讎、革命之子、國民教育>。致命死因,需要搜集資料數據,然後交由專家研究。有需要的話,傳召證人,進行死因聆訊。

肥佬黎的教育意義

肥佬黎的故事,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分析,是小組討論的好材料。從八十年代初創辦佐丹奴(港股編號:709)開始,他發動過多場商戰,轉戰過不同的行業(包括:服裝零售、傳媒、電子商貿),視乎競爭對手的反應,成敗參半。黎智英知名度高,資料不缺,為大學的商學院提供了富有東方色彩的個案研究 (Case Studies)。他的商戰經歷,可以用來解釋不少工商管理學生必讀的基本概念。例如:

1. Corporate culture(企業文化):簡單地說,企業文化是一間公司的個性與價值觀,對外會影響公司的策略 (Strategy) 與定位 (Positioning),對內會影響人力資源政策 (HR Policy)(例如:員工的招聘與訓練)。發展初期,企業文化通常是創辦人個性的延伸。讀肥佬黎的文章,研究他的生平,你會明白他旗下的生意為何總是走大眾化的路線。得罪講句,以肥佬黎的背景,他創辦的生意,不可能走高檔或精緻路線。換言之,香港<蘋果日報>的現任社長董橋(印尼華僑,著名作家,文風細膩,喜歡收藏古董)跟公司的企業文化格格不入,似是景泰藍。

2. Loss leader / Cut-throat competition:上文提到,肥佬黎發動商戰的時候,慣用燒銀紙、蝕頭賺尾 (Loss leader)、高薪挖角、割喉式減價戰 (Cut-throat competition) 等招數,被形容為「以本傷人」。他認為割價可以讓客戶克服慣性的消費習慣或者心理障礙,試過之後覺得好,會變成長期顧客。從市場學的角度看,也許有道理。但是從財務學的角度看,此舉令公司財政承受很大壓力,非常危險。肥佬黎式割價,每日燒錢過百萬(港幣),絕對非同小可。如果學生當中,有具備市場學或財務學背景的人,可以請他們各抒己見,陳述相反的觀點,然後請其他人投票,又或者做股評人,玩港式選擇題:肥佬黎的公司應該追揸沽?(註:「追揸沽」是港式財經術語,即是:購入、持有、沽售。)

3. Porter’s five forces / Entry barriers:有些行業,例如:傳媒、電訊、能源、航空、金融和賭業等,由於涉及國家安全又或者具備戰略價值,經營者需要向官府申請牌照 (License)。能否取得牌照,是入行的先決條件。用來分析行業前景的五力模式 (Porter’s five forces) 中,有幾種常見的入行障礙 (Entry barriers / Barriers to entry)。官府政策 (Government policy) 以及發牌制度,是其中之一。這些行業,官府發多少個牌照,怎樣發,發給誰,會直接影響遊戲規則。澳門賭業是好例子,2002 年開放市場之後,美資賭場帶來了量與質的變化,從此變天。至於「何家身家何家猜」,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肥佬黎在台灣拓展電視業務,就遇上發牌制度這個入行障礙,最後導致他撤出寶島。王維基在香港開設免費電視頻道,也遇上同樣的問題,請參考 2012 年 11 月 2 日刊出的<狗咬人>。

4. First mover:當先行者 (First mover),成為某個新興行業的首個經營者,有優點 (Advantage) 也有缺點 (Disadvantage)。優點是:可以搶佔市場佔有率、設定遊戲規則、搶佔稀有資源(例如:旺區舖位)以及消費力最高的顧客群組、建立顧客忠誠和壟斷市場等。缺點是:萬一估計錯誤,需要獨個兒承擔所有的投資損失,市場佔有率並不等同利潤,為後來者提供寶貴的教訓以及有經驗的員工等。搞 B2C (Business to Customer) 網上零售的「蘋果速銷」(adMart),是香港電子商貿 (e-commerce) 行業的先行者。根據<壹周刊>的資料(註一),開業日期是 1999 年 6 月 26 日,結業日期是 2000 年 12 月 11 日,總計虧蝕十一億(港幣)。這位先行者,死得壯烈,這個教訓,非常昂貴。

5. Monopoly(壟斷)/Oligopoly(寡頭壟斷): 「蘋果速銷」(adMart) 的死因之一,是競爭對手(香港兩大超市集團:百佳和惠康)向供應商施壓,不容許它們向「蘋果速銷」(adMart) 供貨。供應商屈服,是因為兩大超市壟斷了市場,得罪不起。香港消費者委員會 (Consumer Council) 1994 年的調查發現,兩大超市的市場佔有率達七成。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近年兩大超市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高達八至九成。根據經濟學教科書的定義,這種情況叫 Oligopoly(寡頭壟斷),即是市場由幾間公司所壟斷,令它們擁有合謀操控價格,欺壓供應商以及傷害消費者權益的能力。寡頭壟斷的另一個好例子,是香港的油公司,詳情問車主。

「蘋果速銷」最受外國學者歡迎

肥佬黎發動的多場商戰中,最受外國學者歡迎的,首推「蘋果速銷」(adMart)。原因不難理解:這場商戰,具備電子商貿、物流管理、新興行業 vs 傳統零售、壟斷市場與文化差異等多個角度,符合教學的需要,適合交給 MBA 學生做 Group Project。「蘋果速銷」(adMart) 的英文個案研究 (Case Study),有不止一個版本,當中有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版本,也有在本地大學任教的外國學者所編寫的版本,請參考「延伸閱讀」部份所提供的資料。「蘋果速銷」(adMart) 結業之後九年,肥佬黎接受<壹周刊>的訪問。回顧這一役,他是這樣說的:

「我無唔開心(粵語:我沒有不開心),這件事上,我得到的是,個人 humble (謙卑)了。我成日覺得(粵語:我經常覺得),自己做左咁多生意(粵語:我搞了那麼多生意),掙扎咁耐(粵語:掙扎那麼久),學左咁多(粵語:學了那麼多),原來咁戆居(粵語:原來那麼笨)。是一個 humbling experience 。 adMart 是不應該開始的,是件沒法成功的事,因為我容易接受失敗,所以一決定閃就即刻閃(粵語:所以一決定逃跑就立即逃跑),如果開多一年,會死得仲緊要(粵語:會虧蝕得更厲害)!我看到自己是個很決斷的人。dot.com(科網年代)一完即刻(粵語:立即)走。錢蝕了,不是借,不用理會後果,我不是個自責自憐找藉口的人,過了便算。」(註二)

夠爽快,是生還者 (Survivor) 本色。香港缺乏具備創新精神的生意人,難得肥佬黎肯動用十一億(港幣)做實驗,證明西方理論在香港行不通,單是這一點,足以令他名留青史。他似項羽,死得壯烈。可惜香港的大學由於歷史以及財政問題,立場偏向保守,九七之後更加是明顯地親阿爺、親官府、親地產商,令黎智英的榮譽博士學位(商科)變得遙遙無期。以肥佬黎的性格,應該不會介意。

插畫來源:www.fotosearch.com

註釋:

(註一)香港版<壹周刊>(1000 Issue Special Edition, 2009 年 5 月 7 日, p. 13)

(註二)香港版<壹周刊>(1000 Issue Special Edition, 2009 年 5 月 7 日, p. 10)

相關的文章:

OPM (Part 4)
2012 年 8 月 1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8/opm-part-4.html
節錄:香港的大學,本質上是國企,是政府架構的延伸。不但財政上依賴官府的撥款,連高層的人事任命,也是由官府所控制。因此,政治勢力要干預學術自由,易過借火。政治勢力以外,還有來自商界的影響力。生意人眼中,管治欠佳、作風官僚,難以衡量效益的法定機構(大學),是一堆缺乏監管的金錢、資源、公帑,即是 Other People’s Money ,絕對不容錯過,一於收為己用。

成功之道
2012 年 2 月 10 日
http://xiaoshousha.blogspot.hk/2012/02/blog-post.html
節錄:大學要向商界籌款,少不免要向生意人賣賬,收錢前後奉送榮譽學位,同時協助生意人進行「形象工程」,即是扮演「儒商」。學院蛋頭(Egghead)書讀得多,但是欠缺江湖智慧,不懂得如何分辨有良(心)或者無良(心)的生意人,又或者見錢開眼,懶得分辨,於是乎,照單全收,來者不拒。這種情況,在一些歷史較短以及缺乏富貴校友的二三線大學身上,尤其明顯。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題目:<三大富豪的投資眼光>
作者: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
日期:2011 年 4 月 21 日
http://lampunlee.blogspot.hk/2011/04/blog-post_23.html
節錄:2011 年<福布斯>富豪榜頭 30 位中,有三位屬本地富豪。李嘉誠排第 11 位,擁有淨資產值 260 億美元(約 2,028 億港元),郭炳江、郭炳聯兄弟和李兆基家族分別排第 23 位 和 28 位,分別擁有 210 億美元(約 1,638 億港元)和 190 億美元(約 1,482 億港元)身家。三大家族總共擁有 5,100 多億港元資產,倘若把他們的私人投資計算在內,相信總資產值接近 10,000 億港元。李兆基在香港累積巨大財富後,便積極將資金投入認購國企股和內房股。近年天匯「天價」售樓,以及突然多了三個孫兒,更令全城矚目。至於李嘉誠(長和系)及郭氏兄弟(新地)的致富方程式,同樣是透過早年以低價收購公用事業和土地,再將土地用途轉變而賺取豐厚利潤。兩大家族在地產市場發達後,便將集團業務走向多元化,投資在電訊、能源、貨櫃碼頭和零售等業務上。然而這些業務所賺到的回報,遠遠不及地產業務。

題目:<超市霸權早已存在>
作者: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
日期:2011 年 11 月 4 日
http://lampunlee.blogspot.hk/2011/11/blog-post.html
節錄:近日有雜貨店負責人向傳媒披露,由於即食麵供應商收到大型超市的投訴,指他們價錢太低,故此要求雜貨店跟隨建議零售價出售,否則不再供貨。筆者相信這絕對不是個別事件。只不過雜貨店負責人有勇氣向傳媒披露,而傳媒又願意跟進,不受大財團的廣告收益所牽制,才令事件曝光。大財團經營毛利有限的超市業務,相信主要原因是藉此取得龐大的現金流,再將資金用作投資或炒賣。此外,由於控制零售網絡,在商界自然有更大的話事權。中小企,甚至一些要售賣食品飲料的大財團一律要買怕,不能隨便得失大財團,以免貨物被放下貨架,或者掉出街外,失去一個重要的銷售網絡。

消委會踢爆 七成貨品周五最貴
超市大減價 其實大搵笨
2009-04-16
http://www.av100fun.com/viewtopic.php?f=15&t=127643
節錄:中文大學市場學碩士課程主任冼日明批評,超市捕捉消費者心理,涉誤導消費者,雖可增利潤,但長遠商譽損失更大。經濟學家關焯照稱,兩大超市市場佔有率高達八至九成,接近壟斷局面,中小型超市難以競爭,對消費者無保障。

學者:百佳惠康壟斷市場
「剩下兩間獨大,消費者任宰割」
(原載:2000 年蘋果日報)
http://www.acad.polyu.edu.hk/~cctpoon/supermarket_ap000831.htm
節錄:家樂福 (Carrefour) 苦鬥四年終不敵本地薑百佳及惠康。消委會總幹事陳黃穗昨日表示,消委會一直關注本港超級市場有越來越集中的趨勢,據該會九四年的調查顯示,惠康和百佳佔本港超級市場七成市場佔有率。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線>月刊(Issue 76, Jan 2007):
超市不平等條約 供應商啞忍
http://www.com.cuhk.edu.hk/ubeat_past/070176/competition.html
節錄:「(兩大超市)市場佔有率達七成,不是壟斷是甚麼!」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稱,現時兩大超市壟斷了市場七成生意,小型超市及士多生存空間不斷收縮,由十幾年前的二、三百間,跌至現在不足五十間。傳統街市也不例外,以中環街市為例,很多店舖因為無法跟超市競爭而結業。李廣林指,現時超市大部分貨品都要繳付上架費,每項產品「上架」到一間超市的費用約數百元,三百間超市則要十多萬元。貨品還沒賣出,供應商已要預先繳付巨額的費用。「不單如此,如果貨品滯銷,一、兩個月後,供應商收回貨品,到時可能賣貨所賺的錢也不足彌補已付的上架費。」即使貨品暢銷,供應商以為賺到合理利潤,超市卻乘機分一杯羹,超市會自立品牌,仿製同類型但較便宜的貨品出來,成功「吃」掉該產品部分市場。對於以上指控,百佳、惠康均無回應。

題目:<死亡報告>
作者:彭志銘(研究廣東俗語的出版社負責人)
來源:東方日報(2000 年 12 月 20 日)
節錄:黎智英一手創立的「蘋果速銷」,不夠兩年便宣告慘敗收檔(粵語:結業)。當肥佬黎勁蝕十億港元,赤到入心入肺(粵語:痛得要命)時,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卻拿這典型失敗例子,作深入分析研究,寫成論文,發表在商學院的學刊內,以供營商者借鑑。查實(粵語:其實),何須世界頂級商管學府做調查咩!香港坊間任何一個小市民,隨口噏(粵語:隨便說說),也知肥佬黎這趟無運行啦(粵語:這一次肥佬黎死定了)!現今香港使用電腦的人,主要還是年輕人,而非真正消費者,你在網上賣豉(醬)油、紅酒、糖果、罐頭、風扇,關小朋友乜事(粵語:跟年輕人有甚麼關係)?而常到超市的師奶(粵語:家庭主婦)卻不會開電腦,你話幾惆悵(粵語:你說多無奈)!還有,得罪誠哥(註:李嘉誠旗下的生意包括百佳超級市場),與之為敵,真係死左都未知(粵語:形容死得很快,快到不清楚自己是怎樣死的)!加上,肥佬黎在此樹敵太多,人緣麻麻,一沉百踩無人幫,也是死亡因素。

adM@rt(A)
Case | HBS Case Collection | 2001 (Revised from original 2000 version)
by F. Warren McFarlan, Carin-Isabel Knoop and David Lane
http://www.hbs.edu/faculty/Pages/item.aspx?num=27502
這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為「蘋果速銷」(adMart) 所編寫的個案研究 (Case study)。

Admart Case Study
Maris G. Martinsons 2001, last updated in 2005
http://www.studymode.com/essays/Admart-Case-Study-531303.html
這位外國學者的中文名字叫馬禮士,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個人資料與聯絡方法見
http://www.cb.cityu.edu.hk/staff/mgmaris

adM@rt: "If You Build It, Will They Come?"
by Ali F. Farhoomand, Marissa McCauley, Shamza Khan
Sourc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 pages. Publication date: Jan 01, 2000. Prod. #: HKU085-HCB-ENG
http://www.acrc.org.hk/case/case_showdetails.asp?ct=fagroup&c=286&cp=215&pt=1&pn=1
這位 Ali F. Farhoomand 任教於香港大學的商學院,個人資料與聯絡方法見
http://www.business.hku.hk/faculty.staff/staff.details.asp?doc=af.farhoomand

How to Analyze a Case: A Student Guide
http://myphliputil.pearsoncmg.com/student/david2/analyze.html

Chinese e-commerce
Pity the parcel people
Online sales are booming in China. But where are the profits?
The Economist (Nov 17th 2012)
Extract: Zeng Ming, the chief strategy officer for Alibaba, a giant Chinese internet firm, predicts that digital transactions on his firm’s platforms will top 1 trillion yuan ($159 billion) this year — more than Amazon’s and eBay’s combined. So life is good for China’s etailers, then? Not exactly. The number of digital marketers is increasing and online sales are booming. Consumers are enjoying lower prices, better service and more variety. The problem? The pressure on margins in Chinese e-commerce is worse than in America, reckons Elinor Leung of CLSA, a broker. “Almost no one makes money,” she says. The fiercest battles are being fought between online retailers and their bricks-and-mortar rivals. That is especially so since physical retailers are fighting back.

Quick MBA - Porter’s five forces / Barriers to Entry
http://www.quickmba.com/strategy/porter.shtml

Investopedia - Definition of Monopoly
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m/monopoly.asp#axzz2BWkbEQ00

Investopedia - Definition of Oligopoly
http://www.investopedia.com/terms/o/oligopoly.asp#axzz2BWkbEQ00

Reference for Business – First Mover Advantage (FMA)
http://www.referenceforbusiness.com/management/Ex-Gov/First-Mover-Advantage.html

01/12/2012

For oriole: Yes. Revised. A big thank you.